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蔡英文连任就职部署台湾未来 任重道远

发表时间:

第十五任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副总统赖清德今天宣誓就职。一月通过创纪录历史性高票当选的蔡英文发表了就职演说,阐述了今后四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对两岸关系,她明确表示拒绝矮化台湾的“一国两制”。

台湾正副总统蔡英文赖清德就职
台湾正副总统蔡英文赖清德就职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FP
广告

蔡英文的连任就职演讲内容主要包括:台湾作为一个共同体的责任、空前挑战绝佳机会、4大面向阐述与结论等4部分。在“空前挑战绝佳机会”的部分,蔡英文阐述了疫情对全球的冲击,结构性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的秩序,供应链重组、生活型态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台湾在国际与区域中的角色与定位。面对空前挑战,她认为,这是台湾的机会,要超前部署,制定国家生存发展策略,包括产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与民主深化等4大面向;产业与经济发展方面,总蔡英文提到在5+2产业创新基础上打造6大核心战略产业,目标让台湾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关键力量。

拒绝 “一国两制“   强调“和平、对等、民主、对话”

在蔡英文的演讲中,最受关注,每个词都被分析和解读的与中大陆的关系问题放在了“国家安全:国防事务改革、积极参与国际、两岸和平稳定”部分。她重申与大陆的关系遵循 “和平、对等、民主、对话”这八个字。强调不会接受北京当局,以“一国两制“矮化台湾,破坏台海的现状,这是坚定不移的原则。蔡英文指出,会持续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事务。她说这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的一贯立场。她也向对岸领导喊话,称两岸关系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双方都有责任,谋求长远相处之道,避免对立与分歧的扩大。在变局之中,会坚守原则,并秉持解决问题的开放态度,负起责任,也期盼对岸领导人,能承担起相对的责任,共同稳定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

对蔡英文对的以上表述,国台办发言人回应称,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他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

5月21号,22号,中国将召开人大政协“两会”,届时将释放出何种对台战略和政策,也值得高度关注。

 成立修宪委员会引关注

在就职演讲中的“国家体制强化及民主深化”部分,蔡英文提出,未来四年,除了国家建设的工程,政府体制的优化,也非常重要。立法院即将成立修宪委员会,提供一个平台,让攸关政府制度、以及人民权利的各项宪政体制改革议题,能够被充分对话、形成共识。藉由这个民主过程,宪政体制将更能够与时俱进,契合台湾社会的价值。

针对在这一部分,中央社引述学者赵春山分析,而中共可能更关注“修宪委员会” 是否涉及国家定位、固有疆域的修改动作。

第二任期任重且道远

回顾蔡英文过去的四年执政期可谓历经困难,国内的一些改革受到民意反对,国际上的空间遭中国大陆打压,丢掉多个友邦,世卫组织观察员的身份也被取消,而第二个任期中,中国势必对台施压力道增强,两岸关系持续紧张,新冠肺炎疫情重挫经济等都是蔡政府需解决的课题多。台湾政治大学教授陈芳明先生认为,但这第二个任期开始极高的支持率或许有助于她的施政,而台湾需要进一步寻求国际空间和支持:

陈芳明:她(蔡英文)有那么强大的民意, 她的讲话应该更具信心,未来四年的施政都完全由她来主导。在过去四年,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让整个亚洲都不敢接受的同婚法通过了,这中间有来自各界的巨大压力。台湾让同性结婚,这是一个人权问题,不是国家主权问题,在这一点上她做的非常漂亮!对于她的执政演说,我认为,她更为强调台湾的主体性,这个主体性是由台湾的民意所建,不是在某个强权的影响下而建。

今后台湾有任何的国际空间都是北京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堵住台湾的出口。所以在未来的思念,蔡英文更需要表达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民的智慧,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策略来获得国际社会的发言权,可能是她未来四年要努力的方向。我永远相信没有不变的政治,它会按照客观形势的改变和转移,从某种程度上讲,台湾的发言权也越来越大。放眼华人世界,唯一能够选总统的只有台湾,这是台湾最值得骄傲的一点。我们的领导人是自己选出来的,但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但民意完全没有自己的声音,受到党的意志压制,这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这也是国民党最终被换下来的主要因素,因为国民党也希望用党意主导民意。但遭到民意的推翻。

台湾外交部表示,,截至中午为止,共有来自47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约263名政要与各界友人以发表声明、致函、推文及拍摄影片等方式祝贺就职。

美国除了国务卿蓬佩奥罕见19日即发布声明致贺,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联邦参议院代议长葛拉斯里及前副总统,今年总统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也分别透过致函、推文或录制影片等方式致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