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联合国坎昆气候峰会达成妥协性协议

发表时间:

联合国192个国家以及地区的政府代表从十一月二十九日开始汇聚在墨西哥的海滨城市坎昆,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到期之后的后续措施。去年哥本哈根峰会的失败使人们对此次会议从一开始就没有给予太多的期望,再加上各国的政府首脑都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峰会,舆论一般认为坎昆峰会最终很可能会无果而终。观察家都倾向于认为在气候问题上或许应该放弃达成全球性的框架协议的期望,而应该针对各项内容分别达成协议。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同去年哥本哈根峰会一样,坎昆峰会并没能按计划闭幕,就在本台播音之时,会议本应在六个小时之前就结束,然而,就在周五会议进入最后一天之时,法新社发自坎昆的快讯却传出了峰会可能达成协议的希望。

我们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阻挡此次峰会达成协议的一些主要的障碍。首先是发达国家是否继续实施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阶段措施,在此一议题上,除了欧盟以及澳大利亚之外,美国与日本都持反对态度,美国目前依然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国则坚决反对在美国以及新兴国家做出减排承诺之前批准实施京都议定书的第二部分。而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国家则认为发达国家必须承担气候升温的主要责任,拒绝做出任何带有约束性的承诺。其次,非洲以及东南亚等深受气候升温负面影响的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早日兑现他们所做出的援助承诺。在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峰会上,发达国家做出承诺将从2020年开始,每年筹资一千亿美元设立一个绿色基金会,并且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后果,包括保护森林资源,推广在绿色工业领域的技术转让等等。

在周五举行的全体大会上,主办国墨西哥提出了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协议文本,文本制定了限制全球升温目标,也就是将全球升温限制在同前工业期温度相比较高出摄氏两度的水平内。另外,文本特别具体规划了绿色基金会的设立。规定该基金会将由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合作管理,由世界银行暂时具体负责三年,但是,该文本并没有具体提出绿色资金基金会的来源问题,目前有专家提议通过征收交通税以及资金流通税来融资。文本还提出了限制全球森林砍伐的技术计划,不过文本并没有涉及到使用碳税收入来发展绿色工业的提议。

该文本受到了与会大部分国家的支持。美国、印度、欧盟等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都在大会上发言表示赞同。美国谈判代表斯顿表示,这一文本虽然并不完善,但却是一个良好的起点。一向因担心减排承诺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印度也首次做出了接受签署协议的表态,印度环境部长表示必须接受世界的变化,他说,所有的国家都应该在合适的框架下接受法制性的约束。

同哥本哈根峰会相比较,中国在此次峰会上的态度似乎比较低调,法新社的报道中很少提到中国代表的表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呼吁中国负担起作为强大工业国和新兴大国的责任。佐利克表示,一方面,同印度一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希望承担发达国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又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因此中国必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目前参加墨西哥坎昆会议的各国代表正为达成协议而通宵讨论,就墨西哥文本的具体细节展开最后的磋商。

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公开表示对东道国墨西哥的提议表示支持,但是,因为墨西哥提交的协议文本,遭到来自玻利维亚的的强烈反对,玻利维亚代表表示,玻利维亚拒绝接受这样一个加速全球升温、使更多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协议,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也表示如果在坎昆放弃京都协议书的话,那将引发种生态屠杀,他说,每年全球都有三十万人死于气候变化。法新社评论说,玻利维亚提出的要求减排的目标是所有国家之中最为苛刻的。玻利维亚要求发达的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17年之前同1990年相比减少至一半。观察家曾经担心玻利维亚的苛刻要求可能会使墨西哥方案最终胎死腹中,付之东流,因为,联合国气候会议文本必须获得所有与会成员国的支持才能获得通过。

法新社刚刚发自坎昆的快讯指出,会议已经通过了墨西哥的提案。坎昆会议正在陆续公布最终通过文本的具体内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