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科技之窗

小嘴乌鸦会识别危险的面容

发表时间:

法国有一条谚语:“脑子像鸟一样”,这句话没说出的下文是“迟钝”。光从鸟的小小身材来断定鸟没有多少脑子,这句话恐怕要被迫修正。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小嘴乌鸦。小嘴乌鸦不仅能够识别出一个会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人的面容,而且还会告诉它们的同属如何去察觉这一威胁。

广告

西雅图校园里的美洲小嘴乌鸦的一举一动让人常常感到惊奇,于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批学者想知道,遭受过某一个人威胁或折腾过的小嘴乌鸦,是否还记得那个人长得什么样子?

于是,这些科学家们化了装,戴上胶乳做的模仿洞穴人的特制面具。然后去扑捉了几只小嘴乌鸦,套上环标,过一定时间后又把它们放生。

从此,这些美国科学家就一直穿戴着这一与危险同名的假面具,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同样的,他们还使用了一个“中性”的假面具来进行同样的实验,来比较鸟儿的各种不同的表现。这一所谓的“中性面具”的模样就是美国前总统切尼的样子。

结果发现,单单一看见戴假面具的“洞穴人”,就引发小嘴麻雀急匆匆的叫声,互相发出了警报。它们一个追赶着一个,集合成一群一群,准备共同来应对危险。而且它们显得越来越气愤,并且猛烈地煽动翅膀,通知同伙,危险来了!
相反,使用切尼的假面具就没引起小嘴乌鸦什么特别的反响。

在整整五年时间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把这一经验扩大到其它地方。在其它地方,研究人员使用的是另外的假面具,这些假面具和普通人一样,并无特别吓人的地方。

但是,他们虽然改换了面具,但并没有减弱小嘴乌鸦对他们的不信任反应。越来越多的小嘴乌鸦只要看到这些“危险的人”过来,总是叽叽喳喳的互相警告,反应特别强烈。

叫叫也就罢了。但是,对着“危险的人”喊叫的小嘴乌鸦越来越多,最后竟然增加了两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比较幼小的小嘴乌鸦,观察到父母每当出现这种危险的信号就作出反应,它们也就学上了。至于其它邻近的小嘴乌鸦,它们自然先是受到“感染”,然后就学会了怎样去发现“危险的人”。

野生动物专家John Marzluff认为,对小嘴乌鸦来说,从脸部去辨认一个人对它们的生存本身非常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些人给它们喂食,另外一些人则用枪去消灭它们。

不过,这些小嘴乌鸦,能够同时把三种不同的信息结合起来运用还是十分的令人惊讶。

一般而言,鸟类全靠求助于自身的经验求生。它们获知的信息来源渠道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垂直”传递的信息,这类信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一种是“平行”传递的信息与“社会性”传递的信息,即通过同类传递的信息。

对动物来说,自身受到的威胁、寻找食物的来源等等个体的经验,这虽然是最可靠的经验,但同时也包含了很大的风险。相反,从第三者那里得到信息危险较少,但可靠程度也最低。尤其是从“社会关系”得来的信息而不是从家族得来的信息,不可靠程度最高。

根据Marzluff的说法,其它鸦类动物,比如秃鼻乌鸦、比如寒鸦,它们也差不多有从以上三种模式中去学习生活经验的能力。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