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尼苏门答腊大象将消失

发表时间:

在今天的环境与健康专题节目时间,我们来看几则有关动物保护消息。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RFI
广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周二警告指出,如果我们不从现在起停止毁坏大象的栖息地,再过三十年,印尼苏门答腊地区的大象将完全消失。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份公告中指出,印尼苏门答腊的野生大象只剩下2400到2800只。自1985年以来,苏门答腊大象减少了50%。科学工作者认为,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苏门答腊地区的野生象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将彻底消失。印尼的法律对苏门答腊大象有专门保护的条例,捕杀大象是违法的,但现在的问题并不是民众捕杀大象,而是大象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苏门答腊岛原有的森林被滥砍滥伐,取而代之种植了很多棕榈树。种植棕榈树的目的是获取棕榈油赚丰厚的取利润,也有的被开垦成农田种植农作物。自然基金会强调指出,苏门答腊的大象居住地85%的地方在保护区以外,这些地方全部被人类侵占,使得大象生存日益艰难。因此,现在最紧急的是印尼政府尽快通过一个备忘录,将大象栖息地迅速保护起来,否则今后再也看不到大象的影子了。该组织还说,苏门答腊大象属于印尼境内受威胁的野生动物这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印尼受威胁的野生动物不断增多。除大象外,还有爪哇岛的犀牛和苏门答腊岛的老虎。

正在菲律宾举行联合国海洋国际会议的科学家周二在会上指出,随着亚洲国家民众的购买力不断提高,一些稀有的海鱼受到威胁。因为亚洲富人特别钟爱那些稀有鱼类或者比较珍贵的鱼类。如金枪鱼和石斑鱼。联合国环境署海洋生物部门协调员阿尔德尔Jackie Alder对记者说。现在很多亚洲人已经不满足于只吃一些凤尾鱼,他们要吃那些珍贵的鱼类。阿尔德尔指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球的捕鱼量稳定在8千万吨。本来科学家预计这个数字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由于亚洲富裕人口的增多,亚洲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本来很多只有富裕国家民众认识的鱼,亚洲国家居民也开始认识并且开始食用了。尤其是石斑鱼,在亚洲出售价格昂贵,于是渔民便使用氰化物或者用电击的方式来捕鱼,捕鱼的数量非常多,这些方法对海洋中其它的鱼类也是沉重的打击,是海洋生物的灾难。

美国东北部的考德海角最近发生海豚集体自杀事件,至少有85只海豚冲上岸来。国际动物保护协会的专家对此现象非常困惑,因为这次海豚自杀的数量比平常多得多。该协会发言人对法新社记者说,自今年1月12日以来就有85只海豚游上岸来。在众人的帮助下,有21只海豚获救,回到了海里,其它的海豚没能救起来。现在没人弄得请海豚为什么要这样做。考得海角的地理位置有些独特,对海豚来说有点像迷宫似的,有的海豚到这里就不知怎样回去,往往是在人们的帮助下返回大海,但是这次迷路的海豚特别多,这就显得很不平常。有的专家分析认为,有可能它们真的迷路了,或者它们在追逐小鱼的时候误入陷阱,还有人认为同北大西洋海浪波动有关,或者海水水温过高,还有人认为是海豚病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