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当今世界

旱灾下的全球粮食安全引发关注

发表时间:

近几个月来,全球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特别是最近几大粮食生产国同时出现严重旱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日前,位于华盛顿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警告,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美国的作物因干旱受损,可能即将引爆一场全球粮食危机。

广告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所长范盛根(Shenggen Fan音译)8月13日对美联社说,政府必须采取行动预防危机,美国必须停止使用该国40%玉米产量的生物燃料计画(乙醇生产计画),以增加对畜牧业的玉米供给。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呼吁美国“立即暂停执行”有关规定。180多名美国国会议员也呼籲美国环保署降低国内今年和明年的乙醇消耗规定,或暂停该措施。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是联合国监控粮价的农业市场资讯系统(AMIS)的一部分。该研究所表示,主要的问题是政策,必须停止生产生物燃料,因为这推升全球粮价,使得许多穷人饱受折磨,特别是妇孺与儿童。如果我们不采取紧急行动,危机将很快再度爆发。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同时称,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必须释出存粮,以帮助穷人因应粮价上涨,政府则需避免实施出口禁令,以避免重演2008年发生的全球粮食危机。

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半世纪来最严重的中西部旱灾导致玉米减产,推升价格,美国占2011-2012年度全球玉米产量的36%和全球交易量的39%。路透社指出,玉米12月期货14号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盘中涨0.9%至每英斗7.99美元,大豆11月期货涨0.5%至每英斗16.0925美元。

另外在美国农业部把预估产量下修17%之后,指标性的芝加哥玉米价格在上周五写下历来最高价,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追踪的7月全球粮食通膨也比上月攀升6.2%,在在加深了全球可能再次爆发粮价危机的疑虑。

除此之外,亚洲稻米价格未来3个月可能上涨多达10%,因为供应吃紧可能推升导致粮食预算增加、进口成本攀升。分析师和交易商预测,稻米价格每公吨将上涨30到40美元,反映季节性的稻米产量起落、印度雨季降雨不足,以及泰国政府在以高于市价向农民收购稻米后却未出口等情况。

面对全球谷物市场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法国农业部13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法国和美国正密切关注全球粮食价格变动,将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加剧的情况下,在20国集团框架内讨论此一议题并寻求共同对策。

前文提到的农业市场信息体系(AMIS)是在2011年6月由20国集团倡议下成立的,旨在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提供市场短期公开展望信息。这一体系可召集参与国高官启动快速反应论坛,为各国讨论、研究和协调粮食安全共同对策提供高端平台,以避免一些国家采取有可能加剧这一问题的单边措施。法国目前担任农业信息市场体系及其快速反应论坛轮值主席,而美国将从今年10月起担任这一机制的轮值主席。这一机制秘书处设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位于意大利罗马总部。

法新社引述法国农业部一位新闻发言人的话报道说,法国、美国以及担任20国集团轮值主席国的墨西哥将在本月底召开会议,以磋商是否启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快速反应论坛“。法国政府目前正在研究全球粮食库存和今年粮食产量预期,为会议作准备。如果各方同意召集快速反应论坛,这一高级别会议有可能在今年9月初召开。而目标是讨论情势和避免出口禁运等对各国都不利的措施。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郑重地警告说,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主要粮食生产国的旱情已在推动国际粮价上涨,将威胁到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各国政府应该及早重视此一威胁的可能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