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专家:可燃冰开采经济及环保代价双高

发表时间:

中国官方今年五月高调宣布,中国首次成功地开采了可燃冰,有中国官方人士甚至声称: 在美国引领开发页岩气之后,中国将引领可燃冰革命,并将推动整个世界的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法新社周一发自北京的报道,对中国将引领的这场能源革命提出了价格以及环保方面的担忧。

图为可燃冰
图为可燃冰 网络
广告

我们知道,所谓可燃冰,就是天然的气水合物,它或者分布在深海的海底或在陆地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 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可燃冰的外观是一种固态块状物。可以象酒精块一样被点燃,因为可燃冰的的基本成分为甲烷,甲烷是一种可燃体,据介绍,1m3立方米的可燃冰约相当于164m3立方米的天燃气。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中国内地以及沿海的可燃冰的总储藏量相当于中国全国一个世纪的能源消耗量。从世界的范围来看,根据美国地质研究部门的预估,全世界可燃冰的总储量相当于全球所有化石能源储藏量的总和。许多独立研究单位的学者也认为对那些缺乏能源的国家来说,可燃冰的开发将会改变这些国家的能源供应比例。一位澳洲学者就向法新社表示,就拿日本来说,日本的天然气资源十分匮乏,日本的核电站又都处于整修期间,所以,对日本来说开发可燃冰是可以帮助解决该国的燃眉之急。事实上,日本从事可燃冰的开发研究已经有十多年,日本在东部海岸的开采尝试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样,美国也在墨西哥海湾进行了试验,但是,专家认为要进行有效的开采可能还必须等到十年之后。

法新社评论指出,中国官方没有向外界透露的是,开采可燃冰的价格,而就目前而言,开采可燃冰的价格过于昂贵。一位在东京的专家向法新社指出:“我们知道可燃冰储藏在哪里,也拥有开采它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是开采的价格太昂贵了。”根据日本研究部门公布的数据,目前开采一千立方可燃冰的价格在400至1300美元之间,远远高于天然气的开采价格。

此外,香港中文大学地质学院的一位教授还指出,开采可燃冰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避免甲烷的散发,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至今尚未出现完善的开采方案。因为可燃冰只要受到一点点破坏,就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散失。而“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 作为温室气体,甲烷由于数量上远远低于二氧化碳,所以仅为气候变暖承担20%的责任,但它所导致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高出25倍。所以,如果仅仅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究竟是使用可燃冰还是使用煤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开采可燃冰的另一大难度是倘若在海底开采,一旦出现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从而引发海啸,造成巨大的物质以及人员损失。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虽然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加拿大等国对可燃冰的开发尝试要远远早已中国,日本等国的技术水平也远远超过中国,但却迟迟未进入商业化的开发。

当然,也有舆论揣测中国高调宣传开采成功的目的或许是仅仅为了炒作,俄罗斯有媒体就质疑说,这究竟是能源革命还是舆论炒作? 一位不具名的俄罗斯能源专家指出,中国官方在宣布此一消息时并未介绍开采的价格,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他看来,中国官方高调炒作的原因是担心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上升。

当然,俄罗斯专家的上述言论显然是出于捍卫俄罗斯这一天然气出口大国的考量,总而言之,各国专家一致公认,开采可燃冰不仅商业价格昂贵;而且环境代价也不可低估。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