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刘宁谈中国当代建筑与地方气候和文化特质

发表时间:

法国媒体近日都报道了中国广西柳州聘请意大利建筑师修建全球规模最大的森林城市的计划,这一将于2020年建成的森林城市计划在居民住房以及医院等公共建筑的楼层种植树木,将住房建筑隐藏于森林之中,使城市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在鸟语花香的大森林之中。除了环境舒适宜人之外,树林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减低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大胆的建筑模式在欧洲已有先例并且正在获得深受雾霾危害的中国民众的青睐,被中国舆论评论为是中国城市建筑的未来。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刘宁与她的同事Nicolas JOBARD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刘宁与她的同事Nicolas JOBARD 照片来源: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提供
广告

然而,森林城市或者森林建筑是否就一定有益于环境保护?有益于减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建筑业内人士对此有何评论?此外,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经常使用绿色建筑以及生态建筑这样的词汇,这些概念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建筑行业目前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就此,我们请法国气候建筑工作室年轻的建筑师刘宁女士谈谈她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法广: 刘宁,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法广的专访,能否简单地介绍一下您自己?

刘宁: 我是留法的中国建筑师,我在2000年参加了中法一个总统项目,叫做150个中国建筑师在法国,我因此有机会从上海同济大学来到法国学习建筑。学成并工作多年之后,我就和建筑学院的法国同事一起成立了一个气候建筑事务所。

法广:能否介绍一下我们建筑事务所的主要业务?为什么叫气候建筑工作室?

刘宁: 我们在学习建筑的过程中发现现代建筑的风格都大同小异,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多哈,还是在上海,现代楼宇都越来越相近,几乎都千篇一律,当代建筑的趋向是越来越同一化,而我们觉得各国的传统建筑都风格迥异,因为各个地方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所以,我们把我们的事务所叫做气候建筑事务所,目的就是要在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文化的前提下去思考建筑的风格以及城市化等问题。

法广:最近有一些什么有意思的设计项目向大家介绍一下!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非洲布基纳法索残疾儿童活动中心。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非洲布基纳法索残疾儿童活动中心。 照片来源 :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

刘宁: 我们参与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设计项目。都很有意思。即使是一些很小的项目其实也可以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种子。比如说,最近两个月,我们在南非开普敦郊区的一所学校设计修建了一个露天的音乐舞台,舞台全部用当地可循环建筑材料建成。我们在中国参与了一些城市研究,参与了在上海最古老的寺庙真如寺周边环境的设计研究。五月份的时候,又去湖北武汉参与了中法合作的武汉蔡甸生态城市的国际竞赛。

法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参加蔡甸生态城市国际竞赛的情况。

刘宁: 我们是在巴黎气候会议COP21的时候有幸认识了参与武汉生态城市计划相关组织,我们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团队,在接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湖北是一个千湖之国,在城市化过程中,水面积越来越少,而内涝的现象也日益普遍,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构筑了这个项目的城市设计。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角度。用不同的眼光去思考问题。我们提出应该不仅仅使用现代科技,也应该从中国传统的田园生活去寻找开发城市空间的途径。所以,评委对我们的计划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评委认为我们提出的以田为城的概念应该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特别是城乡结合过程中的一大重要的思路。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武汉蔡甸区
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武汉蔡甸区 照片来源:法国气候建筑事务所

法广:在您看来,中国今天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在建筑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宁: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发展的压力太大。城市的工程量过大,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包括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开发等等。当然,我也注意到,这些问题今天也越来越获得重视。

法广: 你们所提出的生态建筑或者绿色建筑在各国各地的落实都不同,对中国来说,生态建筑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最近几年来意大利几位建筑师牵头设计的森林建筑甚至森林城市非常引人注目,中国广西柳州就计划请意大利建筑师修建森林城市,您怎么看?

刘宁: 您所说的是意大利建筑师Stefano Boeri最先在意大利米兰修建的森林建筑,他的出发点是在高密度的城市重新引入绿色,将森林带到城市,给居民带来更多的舒适。当然,这个出发点是很有创意的。但是,这类建筑的问题是必须使用非常坚实的建筑材料,使用的必须是特制的钢筋混凝土,而不可能是可循环的建筑材料。要把树种到立地一百米高的地方,就必须使用更多的材料去支撑这个重量,所以造价是十分昂贵的。这样的模式在地价昂贵的大都市或许有其合理性,但是是否在别的城市也值得推广 ? 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法广: 中国其他城市南京以及石家庄等地都计划修建森林建筑。您怎么看中国城市建筑的这种新趋势?

刘宁:我也看到了这些消息。我觉得必须区别的是在城市中引进森林以及在森林中引进城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有其本质的区别。象米兰一样在城市修建森林与选择在森林地区修建城市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至于,中国的城市化是否应该复制西方的城市化模式,这也是一个必须三思的问题,因为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有许多与自然和谐呼应的模式。比如说,中国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例如安徽徽州的宏村和西遞村,当地建筑中都体现了地方的智慧与地方的气候的结合,比如说,当地下雨很多,村就建在池塘的旁边,有整个的用水的系统,既有废水的处理,又有清水的提供,就是在这个完整的用水系统的和谐运作才保障了这些村落长久的保存。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在今天我看到的中国的城市建筑规划上很少能够看到对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思考,而更多的是一些字面以及图像上的市场研究,比如说,有的叫做绿色城市,有的叫Wonderful City 等等,这些城市是否名副其实是一大疑问。

法广:说到修建适合当地气候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建筑,这意味着在选择建筑材料上也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可循环的建材。我看到有消息统计说,中国现代居民建筑的平均寿命是三十年,拆了又建,建了又拆,这其中的环境代价十分昂贵!

刘宁: 确实,中国许多当代建筑的寿命这么短,确实必须对建筑材料做认真的研究。我们在欧洲,到处都可以看到持续了数百年的用石头修建的建筑,即使是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也可以持续一百多年,然而,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确实太短了,将一百年使用期的材料仅仅使用三十年,确实十分可惜,对地球环境来说也是一大危害。当然,中国城市发展迅速,有许多更新的必要,必然有些建筑的使用寿命只能是短期。这就导致必须对建筑的选材做出认真的思考,在使用钢筋水泥的同时,也应该考虑使用木材,稻草,塑料等可回收的,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将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利用起来, 这应该是建筑今后发展的总的趋势。

法广:最后,您如何展望中国建筑业今后发展方向?

刘宁: 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十分幸运,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全球化使我们这代年轻的建筑师可以看到全世界建筑业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欧洲,非洲全球各地的建筑特色,吸取全球各地的建筑优点。我觉得中国建筑业在未来几十年更多的是同世界的对接,我相信中国可以从法国以前甚至今天的城市建筑中学到许多东西,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建筑师也会产生许多新的思考来影响世界,所以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双向流动的过程。

感谢刘宁女士接受本台的专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