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何以预防大流行病?唯有保护环境!

发表时间:

一个直径才数百纳米的小小病毒居然使全世界胆战心惊,把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居民都关在家里,就连北极也都未能例外。今天看来,科技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面对这一微不足道的小病毒科学家们却似乎无可奈何。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虽然没有天谴的说法,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行爲进行深度的反思。专家学者们特別对新冠病毒产生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个月的法國世界外交论衡月刊上刊登的一片长篇评论性文章,标题就是:保护好环境就可以避免出現新的大流行病。

人類社會破壞森林加速
人類社會破壞森林加速 RFI
广告

文章的作者也是大流行病一书的作者 索尼娅沙赫(Sonia Shah) ,她首先介绍了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大流行病的历史,自从1940年以来,非洲以及美洲等地不断出现新的病毒,艾滋病毒,埃博拉病毒,奇卡病毒等一系列病毒,它们往往来自野生动物,携带这些病毒的动物因此而成为众矢之的,而事实上,它们并不应当承担责任,因为他们的家园遭到破坏导致它们不得不不断迁移,离人类越来越接近,也就是说,真正的责任者是那些砍伐森林者,那些大规模的开发房地产的房地产开发商,是那些推动无限制工业化城镇化的决策者们,是那些无限制消费工业产品的消费者,换句话说,也就是你我大家所有人都对此负有责任。

全球大流行病毒来源回顾

作者举例说,就拿埃博拉病毒来说,2017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病毒出现最多的地区中非以及西非地区,也是森林受到毁坏最严重的地区,森林的毁坏导致蝙蝠不得不迁移到离人类越来越近的地区,迁移到住家院子里的树上,从而将它身上随带的病毒感染至人类。因爲只要有人吃了带有蝙蝠的粪便或者口水的蔬菜或水果,就足以引发一场殃及全世界的大流行病。许多来自蝙蝠身上的病毒就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人类的。除了埃博拉之外,曾经在马来西亚以及印尼流行的尼帕病毒以及在东非地区流行过的马尔堡病毒就是这样从动物传染到人类的。

同样,一些来源于蚊子等飞虫身上的病毒的出現也与森林被破坏有关,根据一项由12个国家共同进行的研究结果,在森林被毁坏地区身上带有传染病毒的蚊子的数量要比树木受到保护地区的蚊子数量高出一倍。类似的现象也同样出现在美洲东北部的一种类似牛虻的壁虱的身上,由于大量森林的消失,导致以壁蝨爲食物的动物的大规模消失,壁虱因此得以氾滥成灾并且将它们身上的病毒传染给人类,这就是美国1962年出现一直到1975年才确诊的LYME病的来源,之前常被误诊爲是风溼性关节炎,心脏病或者多发性硬化病等,十多年之后人们壁虱才明白这种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原来来自一种壁蝨。最近二十年多年来,科学家们还在壁蝨身上发现了其他的致病病毒。

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原先并不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动物互相接觸,并且将各自身上的病毒互相传播,再加上一些利慾薰心的贩卖动物的投机分子,在全世界各地走私野生动物,导致各类病毒四处传播,这就是2003年萨斯病毒传播给人类的扩散途径,也很可能是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播模式。

动物生活环境被破坏病毒频率出现增高

虽然最近几十年来自然环境的大规模破坏导致大型的流行病接二连三地爆發,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些现象自古以来就与人类共存,从远古时期,人类最早期的生产活动就已经开始出現,从人们开荒种地,驯养动物的那一天开始动物身上的病毒就有可能传播给人类,只不过最近几十年来,传播的节奏正在不断地加快。

事实上,今天大家熟悉的麻疹病,肺结核病就来自奶牛,百日咳的病源来自猪,而流感病毒的病源则是鸭子。只不过,今天科学界已经找到了预防这些病毒的疫苗。

另外,艾滋病毒以及霍乱等瘟疫的病源也同出一辙,上个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刚果修建铁路,打造现代化的城市,导致当地的猕猴逐渐离开其自然生存环境而向人类居民点靠近,猕猴身上所携带的病毒也就是几十年后导致全球三千多万人死亡的艾嗞病毒,最近虽然已经出现爱滋病人被彻底治癒的病例,但是,从1981年出现首个病例到今天歷經了将近四十年,人类才逐渐把握对艾嗞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同样霍乱病毒的出现也是与英国殖民者在亚洲大面积播种水稻有关,开发新的湿地导致原先远离人类的水生动物身上的细菌感染人类并且爆发瘟疫,霍乱瘟疫自出现以来已经在全世界各国肆虐多次,最后一次爆发是在刚刚惨遭地震灾难的海地。

值得庆幸的是,在各类病毒出现的同时,各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虽然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是,每次至少能夠亡羊补牢,否则,人类也就不会延续到今天。

不过,这一次新冠病毒的高致命性却令人不寒而慄,当我们看到穿着全身保护服的工作人员将一具具尸体放在塑料袋中运往火葬场焚烧时,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顿然滋生。

如果说,世界大流病的历史能够给我们一些啓发的话,那就是人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必须尊重自然原生态,无论是对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植物都必须给予最基本的尊重,也就是說,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人爲中心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在修建高速公路,铁路,修建水垻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消费鱼肉类产品时,都必须考虑自己行爲的环境后果。

病毒出现在所难免但可以避免引发大流行病

除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动物身上的病毒传播给人类之外,工业化养殖业催生新的病毒的危险也不可低估。成千上万只鸡鸭牛羊被堆积在一起饲养,大量家禽之间的互相感染,这就是各类禽流感的起源,禽流感病毒逐渐演变,从动物之间感染发展到感染人类,他们中的一株病毒H5N1病毒就能够从动物传播到人类,2014年,这一禽流感病毒曾经导致超过一半的被感染者的死亡。

此外,工业养殖还导致动物的粪便等排泄物的大量堆积,远远超出了种植农场的肥料需要,这些排泄物因而往往被堆积在地下大坑中,成爲细菌们滋生繁殖的温牀,美国养殖场中的动物其中有一大半都带有各类细菌,它们往往对动物本身并不造成危害,但是,一旦被人类食用,就有可能导致腹泻,发烧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現肾衰竭。此外,这些动物的排泄物往往还会污染水源,每年都有超过九万名美国人因此而被感染。

那麽,是否有可能预防上述病毒的攻击?是否可以在病毒突变并且感染人类的之前将它们彻底消灭?2000年在美国的牵头之下,在联合国三大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动物卫生保护组织的协助下,一个由全球八百多位专家参与的国际卫生机构成立了,它的名称叫做“同一健康”,成立的目的是要对全球越来越频繁的大传染病的爆发提供迅速的应对措施,由于这些传染病的病源超过60 %与动物有关,该组织成员中有大量的动物专家,试图通过人类与动物传染病专家之间的合作来阻止大流行病的爆发。鼓励医学专家与环境,经济,以及人类学专家之间的跨领域合作。

另外,美国国际发展署旗下的Predict项目也从事类似的研究工作,他们在十多年的合作中已经确认了全球九百多种与环境有关的病毒,其中包括2003年曾经肆虐亚洲以及加拿大等地的萨斯病毒。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十月决定停止爲该项目提供经费,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在今年二月初宣佈将把美国对世卫组织分摊金减少53 %,鑑于美国到目前爲止是世卫组织的第一大经费提供国,特朗普的上述决定必将对国际社会在传染病领域的合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正如国际流行病专家们所一致指出的那样,如果说新病毒的出现在所难免,全球的大流行病的爆发却并非不可避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