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新冠之后还想吃野味吗?

发表时间:

新冠病毒的起源目前虽然尚不明朗,但是,如果我们排除人工制造或者实验室泄露等可能,无论病毒是直接来自穿山甲还是来自蝙蝠,无论武汉人是否是全中国最喜欢吃穿山甲的人,总之,病毒的出现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事实上,多个国家的病毒学家专家几年前就早已预测,亚洲地区再度爆发大型传染病的机率极高,其原因除了亚洲民众接近动物的生活方式之外还在于亚洲是近期来自然生态环境最遭受破坏的地区之一。

穿山甲被认为直接或者间接向人类传播新冠病毒的动物,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几十年前就将它纳入保护对象。
穿山甲被认为直接或者间接向人类传播新冠病毒的动物,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几十年前就将它纳入保护对象。 AFP/File
广告

十多年前非典疫情出现之后,中国官方曾经公布了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北京再度禁止了野生动物的买卖,中国舆论也高调呼吁必须加强立法,监督执法,必须扎紧野生动物管护法治的“篱笆”。 也有国际舆论呼吁必须加强国际立法,尽快推出有关生态罪的一系列立法,对破坏生态,残杀动物并且因此而造成重大生命与财产损失的责任者送上国际刑事法庭。但是,利益与美味的诱惑依然有可能使民众铤而走险,从而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我们不防换一个视角出发,如果无力严之以法,或许能够晓之以理。如果人们都能够意识到,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饲养动物都是自然界的生灵,它们同人类一样享有生存的权利。这或许是阻止人们贩卖或者食用猫头鹰和孔雀的第一步。

今天在西方,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素食已经成为时尚,除了保护环境,遏制地球升温的因素之外,保护尊重动物也是决定性的原因。这场被舆论形容为是动物革命的爆发是长期以来科研成果积累的结果。

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对动物显示出同情,用描述人类的词语来形容动物往往受到嘲笑!一直到本世纪初,人类对动物的看法才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荷兰人种学家 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认为这同基因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有关,当我们知道人类与猿类分享98 %的基因之后,人们对猩猩,猴子以及其他所有动物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变化。遗传学与生物学研究的新发现逐渐缩小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距离。生物学家与神经科学家们也越来越对动物的感觉以及智慧感兴趣。他们最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就是著名的《剑桥宣言》。

《剑桥宣言》

2012年七月七日晚间,来自世界顶尖级学术研究机构例如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學院的十多名神经科学研究专家在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出席下共同发表了一份题为《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意识》的共同宣言。

这一历史性的宣言彻底颠覆了人对动物的看法,宣言声称“没有大脑新皮层的动物也同样拥有神经基质,也有能力表达意向性行为。”也就是说,没有大脑新皮层的非哺乳动物,也具有与人类相类似的意识状态。动物与人一样能感知,一样能够有情感上的反应。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许多鸟类, 鱼类都同人类一样拥有意识,拥有感知。也就是说,即使是看上去麻木不仁的章鱼,它的眼神或许也表达出某种含义。

意识是什么?

剑桥宣言的宗旨是动物与人类一样拥有意识,但是,意识的精确的定义究竟是什么?科学界尚没有统一的说法,法国当代哲学家孔德-斯彭维尔(André Comte-Sponville认为意识是世界上最难以定义的词汇之一。一般认为,意识是人的神经反应,当人出生时意识就与生命同在,是一种自我感受、自我存在感与对外界感受的综合体现,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具有自我意识与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但是,如何来量化这种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最低限度的认知标准才可以被归属于人类?对此,法国十六世纪哲学家笛卡尔的回答最为经典“我思故我在!”。

对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来说,所有拥有最原始神经系统的生物都拥有意识,即使是蚯蚓也有意识,虽然一定没有人类那么复杂,但是,他强调说,当一条蚯蚓一定也很了不起!

动物是否会思考?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南非神经解剖学家 保罗·曼格(Paul Manger)认为,人类永远无法知道动物是否思考以及思考些什么,这也就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 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文章《当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滋味?》的含义所在,除非你是蝙蝠,你不可能知道蝙蝠的感受!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 “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 中国古代两位哲人惠子与庄子的这段对话人所皆知, 庄子当时说到鱼之乐,但是否真的相信鱼会感知快乐?恐怕他更不会预想到有朝一日科学竟然可以证明鱼同人类一样拥有意识,甚至感受到喜怒哀乐?

事实上,今天科学试验已经证明老鼠会笑,猪的脾气喜怒无常,而家禽比如说鸡能够假设未来,荷兰的人类学家,灵长类学家Frans de Waal.确认说,鸡能够预测倘若拒绝吃它们不喜欢吃的食物,主人就会给它们吃别的更好的食物。这就说明它们有预见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棉花糖测试。还有著名的镜子测试,使人们了解到不仅大象等许多哺乳动物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许多鸟类,比如说非洲的灰鹦鹉和比较常见的喜鹊和燕雀也同人类,同猩猩以及大象一样能够在镜子面前认出自己。

当然,一般认为,动物对自身的意识并没有人类那么发达,但是,既然人类知道了动物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人类是否还可以一如既往地安之若素地对待动物?全世界那么多的以折磨动物为基础的生物实验室是否还应当继续运作?

人的生命的延续焉能以牺牲动物为基础?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与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菲利普羅伊Philip Low是《剑桥宣言》的执笔者之一,他在《剑桥宣言》发表后就毫不犹豫地表示今后再也不吃肉了。因为在知道动物同人一样具有意识之后,他就再无法继续吃肉了。这不仅对动物而且对人类自身的健康也有益无害,同样,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不仅残忍无比,而且也有损经济利益。因为全球每年花费200多亿美元在一亿多只脊椎动物身上做试验。而这些试验绝大多数都是无果而终,其中仅有6%的试验结果被用来开发新的料药。所以,以动物做试验,不仅是巨大的浪费,而且以牺牲一些动物的生命来延长另一些动物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

当然,今天全世界绝大多数实验室都遵守最基本的伦理规则,但是,人类长命的延长是否可以建立在别的种类的痛苦之上?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之后,种类歧视或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社会学课题。

《剑桥宣言》发表将近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应该停止高高在上藐视动物的行为,尊重保护动物,不仅有益于动物,而且也有益于人类自身。

目前正在肆虐全球造成数万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就是对人类的一大警示。虽然病毒的最终来源目前尚不明朗,但是,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食用野生动物已经导致多起全球性的大传染病,工业饲养家禽也是禽流感等疾病爆发的主要因素。总而言之,许多大型的流行病都与人类食用动物有关,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人工饲养动物。亚洲之所以是许多世界性流行病的起源地也正是由于亚洲驯养动物历史悠久,并且其饮食文化也以食用珍稀野生动物为最美味的享受。

如何敦促人们善待动物?如何促使各国从司法层面加强对动物的保护?2019年3月,法国土伦大学的两名法学学者Cédric Riot et Caroline Regad联名发表《土伦宣言》,作为对十八年前的《剑桥宣言》的回应。《土伦宣言》要求在法国的法律条款中增加一个新的概念:“非人类个体”(personnes physiques non-humaines)。因为法国目前的法律将动物归属于物体一类,《土伦宣言》呼吁创造一个介于人类与物体之间的专门针对动物的新的法律术语:“非人类个体”,要求给予这些“非人类个体”以相应的权利。《土伦宣言》的撰写者虽然仅仅是两位初出茅庐的法学专家,但是宣言公布之后却受到全球动物保护着们的热烈欢迎,目前该《宣言》已经成为除了法国之外,包括印度,美国,加拿大等国在内多个国家修改动物保护法的依据。

其实,《土伦宣言》的内容或许还应该扩大至植物,因为植物又何尝没有认知呢?今天科学已经证明树木花草虽然没有任何神经元但却也同样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保护。有学者甚至认为树木的根茎其实就象是大脑的神经,先锋派的学者已经提出了植物神经学的概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知道树木在想些什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