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沧海桑田

再次震憾整个社会的医药丑闻

发表时间:

近来,法国再次传出一起医药丑闻,震撼了整个社会及政坛。法国施维亚制药厂生产的医治糖尿病的药物-美蒂拓(三氟胺苯酯:Mediator)在过去三十年间,导致五百多人丧生,另有三千五百多人入院治疗。这是继上个世纪80年代末,法国爆出血液污染,导致众多的血友病人因输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悲剧之后的又一起特大医药丑闻。

广告

根据《费加罗报》1月12日的报道,法国社会事务总监察署公布了一份近240页的报告,揭露了法国第二大制药厂-施维雅药厂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指责该制药厂“麻醉”药物监控作业中所有的参与者,甚至“蒙骗”药物上市批准委员会(AMM)的两位前主席。

美蒂拓于1974年获得药物上市批准委员会的批准,1976年上市。随后,法国医疗保险机构调查证实,此一药物可能导致心脏疾患,因而在2009年被撤下架。在这种药物流通的三十多年间,法国至少销售了一亿四千五百万盒美蒂拓。
美蒂拓原为治疗糖尿病患者体重过重的一种药物,由施维雅制药厂生产,后来被广泛用来抑制食欲和减肥,一度大受患者青睐。不过,2009年11月,法国卫生产品安全局发现,这款药物对糖尿病疗效不大,并含有会伤害心瓣膜的苯氟雷斯,因此勒令美蒂拓下架,欧盟医药机构随后也作出了下架的决定。其实,在欧洲大陆的其他许多国家和美国早已禁止使用这一药物,但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名为美蒂拓的药物却在法国继续销售了10年之久而无人叫停,直到2009年。

去年夏季,多名患者因在服用了美蒂拓药物之后,心脏器官出现异常,而对施维亚制药厂提出司法诉讼。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社会事务总监察署责成医疗保险机构对这一药物引发的死亡现象展开调查。医疗保险机构逐一分析了自2006年以来,服用了美蒂拓的30万零3千名患者的身体状况。由于医疗机构的电脑存档仅保留三年时间,因此,无法调查06年之前的病患情况。调查的目的,是针对美蒂拓的副作用以及引发死亡的可能性。根据调查结论,共有64个死亡案例,占住院就医病患的1%。也正是根据这一数据,相关机构估算出了这一药物在三十年间造成的死亡比率。
实际上,早在2000年,美国科学刊物《循环》杂志就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美蒂拓对心脏器官的危害。2007年,享有盛誉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再次敲响警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美蒂拓在法国市场流通了三十三年的时间,对该药物副作用提出的第一起质疑上溯至十年前。但是,法国保健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局却反应迟钝,迟迟未将这一受到质疑的药物及时下架,因而受到各方严厉责问。社会事务总监察署在报告结论中指出:“美蒂拓最终于2009年从市场上撤销,但应该早在10年前就撤销。”法国社会监察局的报告明确表示,卫生当局未能及早作出处置,因此在这一事件中“难辞其咎”。这意味着调查报告明确表明法国卫生部必须就此承担主管部门的责任。

这次发生在法国的药物丑闻,是继血液污染丑闻之后的又一大医药丑闻。这次药物丑闻中受害者人数的保守数字竟也以“千”计算。发生在八十年代的血液污染事件至今令人记忆犹新。1987年12月,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法国社会: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血友病人,接二连三地因染上艾滋病而亡故。直至1991年4月,事情的真相才慢慢揭开:全国输血中心1985年5月的一个决定,为日后的悲剧埋下隐患: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1985年7月,法国在掌握了消灭血浆中的艾滋病毒的技术之后,居然决定继续向市场投放库存的污染血浆。污染的血液制品继续在市场出售,由于输血所用的血液受艾滋病毒的污染,全法国2500名血友病人中,1700多人染上艾滋病毒,其中250多人因此丧生。因外科手术接受输血而染上艾滋病毒的人数高达8千多人。从1981年至1989年间,共有46万人染上各类肝炎。事件爆出后,引发社会舆论哗然,谴责之声此起彼伏。90年代初,在舆论的压力下,政府卫生部门才开始对输血传染艾滋病事件组织调查。尽管当时一些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纷纷受到不同程度的司法追究,但是,受害人的痛苦经历却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弥补的。

美蒂拓药物丑闻爆出之后,法国媒体在报道中披露,美蒂拓之所以能够在法国逃脱被下架的厄运,是因为利益关系和政治因素在作祟。生产该药的塞尔维制药公司和法国政府高层关系一向良好,更有媒体披露,法国卫生部长贝特朗本人的两名顾问曾经就在该公司任职。这一说法激起了众怒,法国在野党强烈要求对此展开调查。社会党指出,某些政党利益至上,从而不顾他人生命受到威胁,令人无法接受。

这一丑闻也震惊了法国政坛,法国卫生部门已承诺将对此进行彻查,并表示将会整顿全法国的药物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
卫生部长贝特朗在相关报告公布之后,指责生产美蒂拓药物的法国施维雅制药厂在美蒂拓致死丑闻中负有责任,他承诺要重建“一套新的医药监控制度,更独立于制药工业,以避免发生新的药物丑闻”。法国新任卫生部长贝特朗建议所有服用了此一药物的患者求医检查。卫生部长同时宣布将“公正和迅速地”赔偿美蒂拓的受害者,强调将与病人协会研究各种可能的方案,其中一项是设立一个赔偿基金会。卫生部长提到法国保健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局时,希望该局有一个新的领导班子,更换局长,建议由“卫生界的一名职业人士和一名行政主管组成的二人班子”代替。
为了确保制药集团和卫生当局之间不再有利益关系,贝特朗提议今后由国家资助法国保健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局的资金,而不再由制药工业的税捐直接资助该机构,亦即由国家代替保健产品卫生安全管理局,收取制药工业的税捐并予以重新分配。

社会事务总监察署认为整个药物监控制度应该修改。该署指出:“今天药物批准上市作业的运作方式是:在对某种药物有怀疑时,制药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胜过病人和公众的健康。”报告的作者指出:“负责监控药物的保健机构繁多,互相隔阂,而且运作方式复杂,使得整套制度迟钝、反应慢,并导致无人责任。”

另据费加罗报1月16日的报道:在法国,一些药品的危险性在卫生医药界“赫赫有名”,却能在市场上行销多年。类似的丑闻不断被曝光,法国民众对医药的信任程度也随之下降。

本次药物丑闻爆出之后,巴黎人报公布的一项CSA(法国市场调查研究所)调查显示,1/3的法国人对医药失去信任。
据统计,64%的法国人对服用的药品仍保持信任,其中,15%完全信任,49%比较信任;而35%对医药失去信任,其中,21%倾向于不信任,14%完全不信任。但是,超过90%的法国人仍然对各自的治疗医师、药剂师保持信任。法国民众报评价道:医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