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告别2011年

发表时间:

除旧迎新,我们共同送走了2011年。回顾走过的365天,眼前展现的是风起云涌的阿拉伯之春、日本遭受的三大灾害:地震、海啸、核泄漏让人历历在目。回顾2011年,我们忘不了英国王子威廉和凯特隆重婚礼、阿尔贝二世亲王与维特施托克王妃在摩纳哥王宫举行的宗教婚礼。维特施托克王妃眼眶的热泪不知是她的无奈还是为终生伴侣撒下的幸福泪花。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回顾2011年,人们惋惜英年早逝的英国女歌手艾米∙怀恩豪斯;更忘不了缔造苹果世界的奇人乔布斯。金正日、哈维尔去年12月中旬相继逝世。一位是享誉世界的斗士;另一名则是为世人不齿的封建独裁者。

而本∙拉登被击毙换来了美国人的喜悦和欢乐。击毙本∙拉登被是美国长达10年反恐战争的标志性成果。2011年底,美国在阿富汗主战场,军事上采取了撤减驻军;外交上采取了和谈,胡萝卜加大棒的打谈战略。

而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法国,自2001年来,在阿富汗一共损失了78名士兵。在反对党的强大压力下,现任总统萨克齐去年夏天宣布从阿富汗逐步撤军。10月和11月,400名驻阿战机驾驶员和检修后勤人员纷纷从阿富汗撤回法国。

2011年夏季,从阿富汗传来喜讯。两名在阿富汗遭劫持长达一年半的记者埃尔韦∙盖斯基埃和斯特凡∙塔波尼耶在高级别斡旋后获释。电视台记者埃尔韦∙盖斯基埃在回到电视台总部时说:“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实地采访。而今,他就更坚定了前去第一战线履行记者职责的信念”。摄影记者斯特凡∙塔波尼耶看到迎接他的同事们,一言未语的他从地下扛起摄像机,缓缓地拍摄着,全场为他们俩响起的掌声震耳欲聋。

2011年是北非和中东突变的一年。2011年12月17日迎来了点燃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火焰的小商贩-西迪∙布宰德(Sidi Bouzid)自焚抗争一周年的日子。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随后蔓延到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国。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多次把镜头对准了埃及“解放广场”、对准利比亚反政府示威发祥地-班加西,对准那些不畏强权,用生命争取自由人的面孔。

当人们从电视上看到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躺在担架上受审时、曾不可一世的卡达菲被擒死亡时、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被送交国际刑事法庭时,成功逃离突尼斯的本∙阿里也许庆幸,自己和妻子躲过了同样的厄运。一直不肯交出大权的也门前总统萨利赫好像不想再抗争,他于11月底交出了权力。只有像顽抗到底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还敢公开表示:“他从没下过令,屠杀自己的国民”。2012年将验证,这种封建独裁者还能撑多久。

2011年是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一年。巴西、美国、菲律宾、泰国纷纷遭受的自然灾害使民众饱尝了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苦难。龙卷风、海啸、地震、火山喷发,这也许是人类可以征服的自然灾害。

但日本3月11日遭受了罕见的强震、海啸后、福岛核电站的核外泄引发了世界上多国反核电的示威。

在翻过2011年的前夕,人们还能回想起5月14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在纽约索菲特旅馆的遭遇。虽然2011年底时,卡恩前去北京,参加了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举办的经济论坛。但卡恩以论坛想重返政坛的努力也许是徒劳的。而卡恩的妻子-辛克莱却成为法国民众最关心的女性。

2011年有挪威杀人魔鬼布雷维克和比利时圣诞节前传出的列日市杀人惨案。法国南特阿妮艾斯(Agnès)和四个孩子的枪杀案震惊了法国上下。最大的嫌犯-阿妮艾斯的丈夫-里高奈斯(Xavier Dupont de Ligonnes)至今去向不明。

2011年,一部描写摔成重残的富翁和移民后代结成友谊的故事片《无法触碰》打动了上千万个法国人的心;另一部黑白无声故事片《艺术家》正浩浩荡荡地进军好莱坞。今年的金球奖提名不知是否在体现了好莱坞与法国文化的“热恋”,我们将于2012年1月15日得知最终的结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