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社会

港府押后三个月出施政报告 学者指可减推新政策压力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决定,把上任后首分施政报告押后至明年一月中公布,较港英年代和现时在十月公布的惯例推迟三个月,评论认为,这是因为新班子无法在短期内推出新政策,客观效果上亦可减少政府推出新政策的压力。

梁振英3月25日当选香港新特首
梁振英3月25日当选香港新特首
广告

政府公布,新一届立法会会期将于10月10日开始,梁振英将于会期开始后第二次大会,即17日出席立法会会议,阐述管治理念,介绍来年的施政方向及工作重点,包括扶贫、经济发展及金融发展等工作,但不会在当天发表类似美国国情咨文的施政报告,以公布工作重点和新政策,而是推迟至明年1月16日才发表,比港英年代和上届特区政府的十月迟了三个月。
梁振英在竞选期间和当选后一直表示,上届政府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上任后会尽快公布发展政策,以追回失去的时光,推迟发表施政报告显然与政府要急市民所急不符,但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表示,押后发表施政报告,不会影响政府推出惠民措施,有关政策只要准备就绪便会推行。

她又说,推迟亦不会影响编制财政预算案,反而可让施政报告和预算案的咨询一并进行,而预算案亦已定于明年2月27日发表。

建制派议员认为,若能在10月发表施政报告最好,但延至明年1月亦无不可。独立议员郑家富则指出,这是梁振英班子无能的表现,未能在上任三个月后推出新政策,故此推迟发表施政报告的时间。

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导师蔡子强不排除推迟发表施政报告的原因之一是让刚上任的局长有更多时间构思及推出新政策,但更重要是减轻新政府要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政策的压力,因为市民会期望施政报告会推出有亮点的新政策,而到了相隔五个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时,又会期望另有新的政策,但现在推迟发表施政报告,会把两者的时间拉近至只有一个月,变成施政报告发表新政策后,财政报告予以落实,减少市民向政府施压争取政策的机会。

他续称,推迟三个月,亦可让政府有更多时间计估是否再推政府架构重组方案。另外,若以政治权谋角度看,新安排将剥削财政司长透过在预算案推出优惠政策来累积政治本钱的机会,光荣尽归梁振英。

九七回归前的港英政府一向在每年10月发表施政报告,首任特首董建华头五年萧规曹随,2002年连任时因新班子组成较仓卒而将施政报告发表时间推迟至翌年的1月,及至上任特首曾荫权上任,又把发表的时间改回当年的10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