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社会

政府虽零支援香港两学者仍获选美国科学会会士

香港政府虽然对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科学研究可说是「零支援」,但美国科学促进会2012年度会士名单上,却有两名香港学者获选,他们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杨强,以及香港大学理学院院长郭新。

广告

本身是天文学家的郭新告诉东方日报,由于香港研究资助局的拨款机制存有漏洞,未能资助香港学者参与国际性大型科研如太空研究等,故他现时亦只能以个人学者身份,与欧洲及美国太空总署进行合作研究。

郭新叹道,现在参与国际性大型研究项目,不需要很多钱,但问题是香港研资局并没有为本地学者申请研究经费设立机制,导致香港一直都是零参与。他表示,现正推动研资局考虑增设机制,并投放资源,资助本港学者可参与国际大型研究项目。

另一名入选者杨强,在智能设计、学习及数据挖掘方面成就杰出,曾出版两本有关人工智能的书籍,并曾发表逾200篇有关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的文章,他于1999年在微软亚洲研究所工作时,曾领导一组研究人员成立世界上其中一个最早发明,名为「百灵」的中文搜寻器。

在1848年成立的非牟利科学和工程学专业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是推动科研的国际权威组织,亦是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的主办者及出版者,该组织1日公布2012年度会士名单,一共有701名新会士中,包括65名华裔学者,获选者将于2013年2月16日在波士顿举行的年会中,获颁证书及象征杰出成就的蓝金玫瑰奖章。65名华裔会士中,除了香港之外,还有来自中国以及美国的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香港的郭新及杨强,分别在天文及电脑资讯领域入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