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港府取消勾地机制增土地供应主导权但楼价难望回落

港府宣布,已实施14年的地产商勾地后再拍卖的勾地机制下月起将寿终正寝,改以公开招标或拍卖的形式出售土地,评论一般认为,此举可令政府重掌土地供应主导权,为稳定住宅供应提供更大保障;但问题是香港可供短期出售的「熟地」不足,楼价难以在短期内回落。

广告

取消勾地而改用招标方法卖地,可令中小型地产商有较大机会投得土地。不过,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指出,取消勾地制度虽会减少发展商吸纳土地的渠道,但可令政府重掌推地主导权,港府可因应市场需求而卖地,相信对整体影响不大。大地产商新鸿基和长实均认为,取消勾地是好事,因为这可以令市场易于预测土地供应数据,对楼市有稳定作用。

港府于1999年推出勾地表制度,让地产商从表内自行出价勾出土地,但勾地后,该幅土地仍须经公开拍卖方式竞投,勾地的地产商没有优先权,结果有关土地多会落入大地产商之手,为中小型地产商诟病,再加上港府自2004年起全面以勾地制取代定期卖地,令发展商有机会以不勾地来减少土地供应,从而令楼价逐步攀升,在其后六年,地产商没有勾地,而政府又没有卖地,使土地供应出现断层,而在政府于2010年定期卖地与勾地并行后,在过去两个财政年度,地产商只勾出三幅土地,在昨日(2月28日)的记者会上,发展局长陈茂波突然宣布,由4月起的新财政年度,将取消勾地表制度,未来会按市况每季预先公布卖地计划,而下一季度的地皮将全数以招标形式出售,令市场清楚政府已掌握土地供应的主导权。

行政长官梁振英相信,取消勾地制有助土地供应,亦可令整个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根据港府的卖地计划,在新财政年度「推出」46幅住宅地、1幅酒店地及9幅商业地后,料可为市场提供约1.36万个住宅单位;连同铁路项目、市区重建及换地条约等土地,预计整体可供应2.58万单位。

不过,当局提出的46幅住宅地中,有22幅合共可提供8000个单位的土地未完成土地更改规划程序,当中包括浸会大学强烈反对改作住宅、仍在公众咨询的一块工业学院用地,令人质疑港府的私人住宅供应数量能否兑现。
智库组织土地监察主席李永达称,政府将大量未完成规划程序的土地放入卖地计划,实属罕见,而在余下的24幅土地中,有18幅是过往未能出售的土地,反映梁振英班子上任大半年来只找到的新地只有六幅,令地产商清楚看见政府土地不足,更不会减价卖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