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科技之窗

手机打电话会产生阴险的效应

发表时间:

  遇到别人拿着手机在你旁边大声打电话时你感觉如何?你可能会想,各有各的自由吗,若是我,我也会一样;或者,你会想,他说他的,我做我的。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

图片/Reuters
广告

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处境:你正好就坐在一个正在拿手机打电话的人旁边。不管在火车上,还是在工作,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排队,你都会看到这种情形:打电话者说来说去,旁若无人。你可能已经体验到了,即使周围的环境很嘈杂,打电话说话的声音照样干扰大家,这个声音最后就占据了所有空间,以至于周围的人都不能忍受。你看我,我看你,都被折磨得很苦恼:哎,什么时候才能停呀?怎么办?或者要求这个人换个地方打电话,或者自己离开了事,免得吵架。

为什么碰到这种情况会很烦人呢?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Laurent Emberson领导的一个心理学研究小组解释说:这是因为你只听到了一半话, 你消耗的注意力反而要比听到人家两个的对话还要大。专家们为了明确区分这种打电话的特征, 他们创造了一个新词Milogue,用来同独白和对话区别 ,是一种混合的、介于两者之间的语言形式。专家们说, 大脑难以融入和承受这种被删节, 被断章取义, 被砍去一截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倒不是因为打电话的人声音大干扰人, 而是这种电话交流的性质所致。他们强调:“正在打电话的人说的话是无法预见的, 就是这种无法预见的特征扰乱人心”。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填补另一半话, 精神上好似处于一处窥伺的状态。专家解释说,“这是一种认识机制在强迫他们旁听, 并非出于一种不怀好意的好奇心”。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明,与上述情形相反的是,可预见性有利于集中精力,并且它在人的认识力上扮演着重要作用。不管你是在做出决定的时候,还是学语言或者做虚拟处理的时候都是这样。正是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启示下,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试图借助一系列实验来对独白、介于独白和对话之间的、对话三种类型的说话效果与注意力进行比较。他们要求自愿参与实验的大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打电话,并随即作出反应,并且向他们的耳机中同时传播以上三种类型的对话。实验效果显示,把被实验者放在电话对话的环境中效果最好。

他们的测验同评估驾车人注意力的水平测验非常接近,据此,研究者认为,与其禁止司机开车时打电话,还应该同时要求坐在车里的其他人也不要打电话,不要影响司机专心驾车。这一问题已经列入了专家们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这项在网上公开的研究在英美国家,在网络上产生了很大影响。Laurent Emberson就此表示:“我相信人们会对这些研究作出积极反响,因为手机交流侵占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因此通过实验来显示电话对话如何阻挡人们去集中精力,如何紊乱了认识机制是非常有益的。”他对法国《费加罗报》说,“现在是该问问的时候了,手机的使用是否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在一些保留的场合使用”。

这有点像对付吸烟者。对于禁烟,人们已经有了共识,因为制定禁烟政策的人使用的武器很吓人:吸烟有害! 用这样的办法限制使用手机行得通吗?有些人会说,我打电话是我的自由! 至于您的注意力吗,自己好好集中就是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