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国立历史博物馆对两岸关系史的画龙点睛

发表时间:

从原始典藏到特展,我们都看得到国立历史博物馆用艺术作品作为档案,佐证台湾当代文化里的大陆根源,用展品这种去政治化的无声的话语,越过社会上刻意去中国化的政治姿态,把张大千和星云大师这两位著名的大陆老移民对当代台湾精神的基础性贡献和可持续的传承用无可辩驳不容非议的形态昭示天下。

广告

各位好,欢迎收听文化艺术。 今天我们播出台北的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访谈。

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原始典藏是原河南博物馆托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代管运抵台湾的38箱文物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归还的51箱文物。这个博物馆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初的名字是文物美术馆,1957年,蒋中正莅临文物美术馆,并指示文物美术馆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 

2012年去台湾访问的时候,我对国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里的特展“清玩雅集20周年庆收藏展” 印象深刻。那是台湾产业界的资本巨头把多年收藏和把玩的中国器物与字画藏品做一个具有相当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展示。

所谓学术意义,指的是对材质,工艺,技法,题材,风格, 年代和艺术家的考证,对于收藏历史的整理。

所谓社会意义,主要是台湾重量级的商界人士在内战之后到台湾继续从政的蒋介石点名创建的以大陆文物为基本典藏的博物馆里把和民间收藏的与大陆文化有因缘有渊源的艺术作品拿出来做学术性特展,这里面的政治意义,面对台湾社会对身份认同越来越有分歧的社会现实面前,是不言而喻的。

今年7月31日,国立历史博物馆又和佛光山的佛陀纪念馆合作,举办“与大师面对面  张大千书画展·星云大师书法展”, 再次通过艺术作品将两位在中国内战后定居台湾的大陆人的精神,格调,文化背景,和在台湾现代与当代历史上发挥的影响叙述给今天的社会听。

换句话说,从原始典藏到特展,我们都看得到国立历史博物馆用艺术作品作为档案,佐证台湾当代文化里的大陆根源,用展品这种去政治化的无声的话语,越过社会上刻意去中国化的政治姿态,把张大千和星云大师这两位著名的大陆老移民对当代台湾精神的基础性贡献和可持续的传承用无可辩驳不容非议的形态昭示天下。

在7月初米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美术馆和博物馆年会期间,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持人安东尼访谈了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先生,话题围绕着博物馆如何通过展品让历史在当代社会关注的议题中画龙点睛。请听张誉腾访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