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华世界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博士谈新冠状病毒那些事

发表时间:

始于武汉、肆虐中国全境并蔓延至世界多国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疫情仍然在持续,而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人们对引发疫情的病原了解也在一点点增加,并陆续传出研制疫苗和抑制药物的消息。今天的专题节目,我们就请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在读博士罗东升先生,就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防护等相关知识做一介绍。

德国斯图加特一名实验人员在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样品测试
德国斯图加特一名实验人员在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样品测试 Marijan Murat / dpa / AFP
广告

引发今天如此之大的疫情的新冠状病毒到底是什么病毒?为什么说它是“新型”?

这个病毒是属于整个冠状病毒大家族现在发现的一个新种,整个冠状病毒大家族的病毒非常多,现在这个科的病毒可能有好几十个种,主要能感染人的在它四个属中的两个:它的α属和β属。α属冠状病毒的两种病毒:229E和NL63,感染人只会引起轻微的症状,但在β属的冠状病毒里,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 这两种病毒能够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症,β属中另一种病毒HKU1也是引起比较轻微的症状,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冠状病毒,现在看来它的致病性不是很强,比SARS要弱,但它传播的速度要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传播速度非常快。它的“新”主要是从它的基因组上来说,它的基因组和SARS的相似度也只有百分之八十多一点,现在我们流行病学的证据及一些遗传进化的证据显示,它也是来自于蝙蝠的,我们从临床报导上或者一些疾病的病症上可以看出,虽然它“新”,但是和SARS从发病的症状上来看还是非常接近的。

目前科学家都在采用什么方式对它进行研究?有哪些关键性的突破?

现在最主要的重心是放在对感染人数上升的控制方面,怎样去控制感染人数的上升?怎样控制病毒进一步的扩散?以及怎样研发一些药物,或者找一些药物来治疗这一疾病,关于疫苗,我也看到有些研究单位的疫苗研发也在提上日程,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怎样隔离,控制人员的流动,控制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对于病原本身的研究,也有相应的细胞或者动物的实验在进行之中。不论是对病原本身的研究,还是寻找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方法,都有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而往往这个过程都是很费时费力的。这次的疫情从一开始被报导出来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界对它的研究还是很全面和迅速的,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在更新,而且也被有效的应用到疫情的防控过程中。

您提到SARS病毒和MERS病毒,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有什么关联? 所有冠状病毒都是可能致命的吗?

不是的,绝大部分冠状病毒是不会感染人的,只有少数的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少数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里大多数也只会引起轻微的症状,你甚至都不知道就好了,现在我们已知的能引起人死亡的冠状病毒只有这三种:SARS、MERS和这次的这种病毒。其中MERS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多,SARS是百分之十左右,而2019的这个新病毒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数据,引发的死亡率大概是百分之二点多,不到百分之三,可能还不如流感,但是因为这个病毒很新,没有很好的控制的办法、也没有好的治疗的手段,所以也引起了相当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其实现在社会恐慌的危害要远大于病毒本身带来的危害。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从现有报导出的研究成果来看,不论是跟SARS,还是MERS都没有任何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可感染人并导致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毒。

您之前说病毒可能是存在于蝙蝠身上,是通过什么途径传人并形成如此大规模的疫情?

现在这个跨物种的传播途径还不是特别明确,但是我们根据现有的数据推测可能会有中间宿主,蝙蝠携带冠状病毒,通过中间宿主把这个病传播到人群之中。携带冠状病毒的蝙蝠种群地理分布比较广,前期有科研人员发现全中国几乎绝大部分省市都分布有蝙蝠,而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毒的种类也相当地多,不知道是在哪个环节,冠状病毒就从蝙蝠这个宿主跨越到另一个宿主,然后这个宿主通过某种途径再把病毒传染给人。蝙蝠的病毒可能存在于蝙蝠体内上万年,与蝙蝠协同进化,因为人类侵袭其栖息地导致蝙蝠病毒溢出,跨物种传播到人类社会。

目前的疫情发展,科学界对它的传播能力有哪些了解?之前说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后来也有说有接触性传播?

从现在数据看,这个病毒传播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当然也跟中国的“春运”有关,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及相当一部分人在疫情前期公共卫生意识也不是特别强,对病毒的传播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现在疾病的大规模流行。

现在担是从被感染人数上看,已经超过了当年非典疫情的规模。

对,它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我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文献报道,可能也有,我不太确定,但是最近又有报导指出病毒也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

而且有比较长的潜伏期?

是的,我看到有相关报道,潜伏期最长14天,短的可能两天、三天,平均7到8天,主要引起的是下呼吸道的症状,会引起肺炎,病人会感觉呼吸困难,会有干咳、生化指标会有淋巴细胞的减少等等症状,它的症状和SARS还是非常接近的。

现在大家都在寄希望于出现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就疫苗来说,是否所有病毒传染病都可以找到疫苗?

这肯定不是的,有相当一部分病毒性疾病,我们还没有比较好的疫苗来预防,比如最为人所知的HIV,就是艾滋病,对于艾滋病我们现在都没有比较好的疫苗。疫苗的研发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当然国内有些单位已经在开始攻关研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但是我们不能确定会不会被研制出来,会不会研制出来以后这个病已经结束了,都有可能。

报道说已经分离出了疫苗的毒株,什么是病毒毒株?一般研制疫苗的过程是怎样的,能否介绍一下?

我看到国内有好几个实验室,像上海的、武汉的、广东的、国外的也有,比如泰国的,都报道了有分离出这个病毒的毒株。看报道,他们都是拿到了病人的样品,通过某种细胞或者其他的实验,把这个病毒分离出来,然后用这个毒株再去感染细胞或者是感染小鼠等,或者通过其他手段,去验证这个病毒是不是造成此次疫情的病原体。如果拥有毒株,对后期疫苗的开发会比较有利,可以根据这个病毒的表面抗原或者其他的一些生物学特征再去相应地开发一些疫苗,现在的疫苗种类也非常地多,比如像预防狂犬病的减毒活疫苗,或者是其他的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亦或是嵌合体疫苗。我看到香港大学也报道出他们的疫苗也在开发之中,但是这个疫苗开发出来到它临床验证是否真正能够使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不能确定他们大概多长时间能够开发出来。

现在药物也有一些,有一些老药,之前抗艾滋的或者抗其他病毒的一些药也在重新应用到这个疾病上来。发现还是有些效果的。药物的开发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手段还是切断传播途径,还是隔离,还是大家减少外出,注意防护。

也有治愈、康复的病例?

现在治疗主要是支持性的治疗,主要是降低自身的炎症反应,或者是给人体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最主要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免疫来恢复,所以我们看到在此次的疫情中,死亡病例或者是重症患者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跟年轻人比较他们的免疫系统比较脆弱。

就在我们节目录制的稍早,我们看到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筛选出了几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性药物,比较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这说明治疗方面还是有一些突破?

是的,我看到您说的这条新闻,现在有一些药物对这个病预测是有效,然后我们还要看它的具体的临床应用到底效果如何。

从数字上看,今天官方报道是死亡170人,确诊病患7711例,包括西藏在内中国全境都出现了疫情,疫情看来还在不断发展,您及您了解的学术界对疫情发展的预期怎样?是否已经到了峰值?

这个具体的数字或具体的预测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看到国内有一些相关专家或作相关领域的专家有过预测:二月初疫情会出现拐点,届时新增感染人数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或都趋于平缓,因为这个病毒最长的潜伏期不会超过两周,现在很多地方封城也已经封了一周多,接近两周了,理想状态下封城会切断传播途径,经过两周多以后,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几率应该就要大大降低,所以应该是可以有一个稍微乐观一点的预测,可能在二月初疫情会相对发展得平缓一些。

您对听众在控制疫情减少被感染方面有哪些具体建议?

我觉得现在最主要的是个人的防护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带口罩,一定要勤洗手,尽量不要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另外如果有疑似症状一定要第一时间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据我所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已经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可以保证疑似病例的快速确诊或排除,对疾病的预防控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