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增强货币汇率弹性决定引发质疑

发表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周六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定,在国际社会引发一些正面反响,但美国部分观察人士及国会议员却对此一表态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在即将开幕的二十国峰会的前夕,为摆脱压力而作出的一个象征性举措。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尽管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定表示欣慰,却采取了一种较为谨慎的态度,强调说:北京的良好愿望,需获得具体行动的验证。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一份公报中指出:欢迎中国的相关决定。这一决定一旦获得积极落实,势必会对全球经济强势增长及平衡带来贡献。总统奥巴马则认为:这是具有“建设性的一步”。
然而,在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决定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并重申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汇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正是此一表态,引发了众多疑虑。

法新社报道指出:颇具影响力的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SANDER LEVIN)强调说:中国的表态仅是迈出的“第一步”,下面需要观察的是:这一表态究竟是否具有实际意义,而不仅仅是象征意义。

同样极具影响力的美国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也对中国将启动人民币升值进程表示怀疑,他发表看法认为:“这一模糊且有限的意向声明,是中国面对压力的典型反应”。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十分熟悉的舒默在一份公报中指出:“在有关允许汇率升值速度和幅度等更明确的消息出炉前,并不看好中国会开始遵守游戏规则。”

马里兰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莫里奇(Peter Morici)则揭露中国的相关表态,是一种“操纵”行为。他说:这是在二十国集团峰会前,中国为摆脱压力做出的一种象征性举措。
法新社指出: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完全可以恢复到2008年之前的汇率制度,尽管这样做并不会令美国感到百分之百的满意。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定公布后,人行顾问和中央智囊一致表示,人民币与美元再次脱钩,回归参考一篮子货币制度,市场预期人民币将缓慢升值,年底前约升值3%。

香港明报报导,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出人意料地指出,人民币盯住美元是一项“特殊的政策”,目的是为了渡过金融危机,这一政策迟早要退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人民银行周六发布的通告表明,中国已经结束危机模式,人民币不再盯住美元,中国将逐步增强汇率的灵活性。不过他说,人民币升值将是温和的,如果欧元对美元迅速贬值,也不能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事实上,自2008年7月、人民币紧盯美元以来,人民币兑换欧元、英镑等多种货币,都升值不少,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放弃紧盯美元,可能要适度贬值。

法新社引述中国央行今天披露的消息指出:不会一次性完成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此,渣打银行驻上海高级经济学家王志浩 (Stephen Green)指出:从来不认为人民币会一次性升值,中国之所以在本周末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决定,显然充满了政治意味。对于市场而言,这是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消息,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失望,因为短期内,不会看到人民币的升值趋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