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经济与贸易

易宪容回应 “超日赶美”说:靠房价推高的GDP不是个好东西

发表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数天前称,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去年经济危机以来,就不断出现这样的预测或是分析,但这是中国高层官员首次作出如此表示。中国经济超日赶美,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时间在媒体上大量报道。但专家与学者多对此抱冷静谨慎态度,指出中国经济总量即便已经位居第二,经济质量却不尽然,所以是名不符实。事实上,在人均GDP排行榜上,中国位于107位,大大落后于日本;从财富分配上看,日本是收入分配最公平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仍然有两亿三千五百万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城乡收入差高达 6:1,这倒是居全球之冠。由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真的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吗?”对此问题,在接受本台《经济与贸易》节目的采访中,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先生给出的回答并不乐观。

广告

易宪容先生:整体上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不是差一点点。单从经济总量上衡量,意义不是很大。第一,人均GDP差距大,中国的人均GDP只有3800美金。第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是以农业为主导;绝大多数民众的收入仍处于平均收入以下,因此,中国民众与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福利水平、对经济成果的分享程度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第三,中国的经济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这样的转轨,导致了财富分配相当不均,大量财富为少数人所有。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  若再加上房地产、经济结构等问题  实在与欧美国家相差甚远。”

RFI :有一些评论批评说,中国的GDP是在政绩工程之中哄抬上去的,而所谓的经济高速增长水分更多,挤挤就剩一半了。对此,您怎么看?

易宪容先生:“并不能说中国GDP全有水分  有些地方确实有虚报或是有水分  但总体而言,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重要的是,GDP的构成、它对国民财富和福利的意义,这是值得讨论的。近年来,中国GDP的构成主要有几大块。(1)出口的推动,这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福利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房地产的拉动,这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当大。中国城市,尤其是一、二线的城市的房价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城市。在经济水平尚且很低的情况,房价却高于欧美国家城市,那么,由房价的快速增长而推动的GDP增长,这其实没有意义,不仅如此,更多是负面的意义。”

RFI :为什么说是负面意义呢?请您更详细地解释。

易宪容先生:“房价高,GDP总量也上升。但高涨的房价,一定会令经济的质量严重扭曲。为什么呢?首先,居民收入大多用来支付房价,限制了其它方面的支出。其次,目前的房价是在炒作下被推高的,这必定使财富快速地集聚在少数人手中。第三,少数人拥有财富,导致整个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均,导致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居民财富分配不合理、资源的分配不合理,最后,导致社会的矛盾冲突。因此,以房价推高的GDP是个负面的东西。”

RFI :也就是说,中国的GDP可以反应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GDP的结构等方面很不健康的?

易宪容先生:“对。日本的GDP是靠其大企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产品的竞争力等推动的,这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因此,一种单一的比较意义不大。”

超日赶美,不如添砖加瓦,经济总量不是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感谢易宪容先生接受本台采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