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央行: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

发表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观察货币政策效果要看实体经济。国际对比来看,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已经较高,不存在资金淤积的问题。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就存款基准利率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1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四点:

第一,存款基准利率是中国利率体系“压舱石”,对于维护存款市场的正常秩序、防止非理性竞争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长期保留。

第二,存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10月以来没有调整,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就不会变化。存款利率的上下限都已经放开,银行可以自主浮动定价。从银行实际的挂牌利率来看,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也没有一浮到顶,国有大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在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左右,活期存款利率还较基准利率有所下浮。近期也可以观察到,已经有部分银行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下降,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第三,随着近期央行有序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以及一些市场化定价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像余额宝、微信理财通这些收益率已经降到2%以内,已经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

第四,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了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也会适当降低其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说明贷款市场利率的改革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贷款利率的下行也有利于稳定存款利率。

自中国央行年内第三次降准并意外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后,银行间市场资金泛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度跌至0.7865%,创纪录新低,当日成交量亦创下历史新高。这是否意味着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已淤积在银行间市场,让货币政策效果打了折扣?路透社报道,从价格上来看,今年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比上一年的高点下降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了同期中期借贷便利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降幅,说明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完全传达到了实体经济。

孙国峰指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已经较高,不存在资金淤积的问题。“观察货币政策效果要看实体经济,国际对比来看,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也是比较高的,还不存在淤积现象。”孙国峰称。

孙国峰进一步指出,近年来央行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银行创造货币的三大约束,即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和利率约束,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得以明显提升。

同时,央行官员称,当前为应对疫情防控和企业工复产需求,应允许宏观杠杆率适度上升,以扩大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对于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问题,孙国峰回应说,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美联储的10倍。目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而非大水漫灌,中国距离流动性陷阱还很远。

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说, “总体来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下降,金融市场保持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