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华尔街冲突开始蔓延

发表时间:

华尔街日报报道,在曼哈顿下城举行的反华尔街抗议活动进入第三週。示威者上週六在布鲁克林大桥上阻断交通之后有数百人被捕。在全美各地涌现的类似运动则在继续组织规模较小的抗议活动﹐抗议者在社交网站上策划著这些活动。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纽约的抗议者一直在分发一份列出了各种“不平之事”的清单﹐大多数不满指向了抗议者所说的实力强大且往往不太道德的公司。抗议者的抱怨包括:在接受纳税人救 助不久之后银行高管就获得了“高额”奖金﹔企业由於疏忽而严重污染了食品供应﹔企业不断试图剥夺员工谈判获得更高薪酬和更安全工作环境的权利。

目前,抗议行动已经蔓延到美国其他城市。抗议者在芝加哥和洛杉磯举行了大规模集会。在旧金山和匹兹堡等其它城市﹐抗议活动的规模较小﹐或者还只是处於规划阶段。一个名為 occupytogether.org的网站列出了纽约抗议活动的分支团体。活跃分子开始在美国之外的布拉格、墨尔本和蒙特利尔等地组织抗议活动。

在洛杉磯﹐上週六是抗议活动的第一天﹐数百人一路游行到市政厅。在旧金山﹐週日下午有二十多人在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门外露营。一些人还支起了帐篷。他们手举的标语写道:逮捕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在芝加哥﹐抗议者佔据了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门外的一条狭窄人行道。他们已经连续10天不分昼夜地聚集在那裡。週日下午三点﹐一百多人聚集在一起举行集会﹐这次集会被称之為所有人都能参加的动员大会﹐这种聚会是此次抗议活动的一个特点。

抗议者的种族、性别、年龄和服饰各不相同。许多人在做自我介绍时除了自报姓名﹐还报出了他们的Twitter账户。

中央社说,对反华尔街抗议活动,美国主流媒体多认為抗议组织鬆散,不成气候,但在近千人遭逮捕后,媒体报导开始转向。

「佔领华尔街」活动初期,美国媒体的沉默相当突兀。「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克雷恩(Ezra Klein)说,两星期前想找活动策划人做访问,在现场和网上都无法找到受访者,他认為示威者只是喊两声,註定失败。不过两星期后,活动吸引大批同情者。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在专栏中表示,两星期前大家都认為佔领华尔街不过是个笑话,但如今美国工会组织决定支援,并在芝加哥、洛杉磯、华盛顿等地陆续出现示威者,现在示威已经是有组织性的活动,并建议提出具体诉求。

纪录片导演麦可摩尔(Michael Moore)表示,主流媒体不採访华尔街示威,显示媒体先入為主的偏见,佔领华尔街是2008金融海啸后,首次出现的千人示威运动,过去媒体热衷採访「茶党」运动,為何针对金融界的示威遭到漠视?

麦可摩尔呼吁美国民眾,即使无法到华尔街表达不满,也可在自家附近的美国银行与大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前示威。

自从示威民众1日阻碍布鲁克林大桥交通,700人遭逮捕的意外发生后,美国主流媒体报导开始加温;活动不再只是失业者与不满学生发洩怨忿,示威可能演变成保守的中产阶级走上街头,表达对财富分配体系不公的怒吼。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