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焦点评述

斯诺登——冲击美国情报系统的重磅炸弹

发表时间:

斯诺登事件发生后,美国之所以急于将斯诺登引渡回美国,其原因现在看来更加清楚,那是因为斯诺登手中掌握的机密资料可能数量众多,而且涉及很多方面。德国《明镜周刊》引述斯诺登披露的资料说,欧洲联盟驻华盛顿和联合国、甚至在布鲁塞尔的机构也是美国情报部门的棱镜监听计划的目标。这些监听行动不仅包括安置窃听器,而且也包括入侵电脑系统,浏览电子邮件。仅仅这一点便足见其重磅炸弹的破坏力,因为欧美同盟关系将由此而面临严峻考验。

广告

这一事件在欧盟国家引起强烈反弹。德国司法部周日要求美国方面立即就有关美安全局窃听欧盟驻华盛顿和纽约代表处的报道做出解释。德国司法部部长说:"美国方面应当立即就美国窃听欧盟事件的报道解释清楚"。卢森堡外相阿塞尔伯恩在接受《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美国应该管好自己的情报部门,而不是对欧盟盟友进行监控。欧盟议长、德国政治家马丁•舒尔茨要求美国对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彻底澄清。他对美国可能监听欧盟机构的指控表达严重关切和震惊,他表示,倘若这些指控属实,那将是严重损害欧美关系的极为严重的问题。欧洲议会议员科恩-本迪呼吁欧盟立即中断与美国的跨太平洋自由贸易条约的谈判,直到与美国就信息保护达成一项协议。法国星期天也明确要求美国就窃听欧盟国家一事作出解释。

路透社指出,美国在斯诺登案中多次走错棋。首先是在背景调查方面。2011年斯诺登接受了与安全许可续期有关的背景调查。
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官员麦克法兰在国会称,当时的调查可能存在问题。当时负责进行联邦政府背景调查的私营机构USIS接受人事管理办公室委托进行了调查,而现在该公司正在接受调查。消息人士称,斯诺登供职的博思艾伦的招聘人员在当时斯诺登提交的简历中曾发现不符之处。但该公司发言人对路透社称:“博思艾伦在雇用斯诺登前进行了背景审查,我们问的问题都得到回答,情况让我们满意。”

至于斯诺登是如何带着高度机密文件离开的,路透社报道说,斯诺登披露美国监控项目前,才在博思艾伦工作了不足三个月。但他在2006-2009年曾供职于中情局,当时主要在海外工作;后来2009-2013年供职于戴尔。5月20日逃往香港前,他向主管称需要请假治疗癫痫。据消息人士称,后来因他未及时回到公司上班,公司找不到他,才通知情报官员,因斯诺登拥有高级别安全许可。据消息人士透露,政府特工用了几天的时间寻找斯诺登未果,后来就看到《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先后刊登了基于斯诺登披露信息的报道。 美国国家安全局负责人亚历山大将军表示,他不知道为什么国安局未能阻止斯诺登带着大量机密离开了夏威夷。

尽管斯诺登事件对美国造成冲击,披露的内容使美国在国际民意方面陷于被动,但美国方面尽量缩减负面影响,把自己的正常情报工作与中国的做法区分开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上周四驳斥将中美网络监控相提并论的说法,称所有国家都收集潜在对手的情报,但中国的问题在于窃取知识产权。被问及曝光情报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曾针对中国机构进行网络间谍活动时,邓普西在布鲁金斯学会称:“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在所有领域都开展情报行动。”有说法称斯诺登曝光的“棱镜”事件表明美国的虚伪,邓普西对此予以驳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对美国政府及商业电脑网络进行网络攻击。邓普西说:“中国在网络领域最突出的是盗窃知识产权,”“我曾与他们(中方)就此进行过一些交流,他们的观点是在网络空间无规则可循,什么都没有,没有法规、谈不上违反,也没有行为准则。”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