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焦点争鸣

厚泽先生留给中国的精神财富

本台选刊网友来稿及网上时评类稿件。所刊文稿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评头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荐稿件。摘选文稿以文明、理性、独立、多元为准则,本栏以此自励,并同大家共勉。  法广编辑部 

广告

厚泽先生留给中国的精神财富
作者:张博树
(首发于《观察》网2010年5月10日)

厚泽先生走了。他走的是这样突然。来台北前我和朋友相约到北京医院去看望厚泽老,虽然刚做完手术,身体很虚弱,但老人家精神尚好,还当着我们的面下地走了几步,坚持坐在椅子上打吊针。再往前推几个月,我们还曾一同去京郊一个健身场所游泳、谈天,知我不善水性,厚泽老还嘱我不要勉强。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如今斯人已去,我们在深切缅怀故人的同时,自然应当思考厚泽先生留给了这个世界什么,留给了中国什么。

朱厚泽是人所共知的前中宣部部长、贵州省委书记,以倡导宽松、宽厚、宽容闻名,人称“三宽”部长。厚泽先生还是中共党内民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与李锐、胡绩伟等党内民主派老人一起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在我看来,就对现存体制的反省、对未来中国宪政改革之路的认知而言,厚泽先生是党内主张改革的人士中走的最远的人物之一,他对中国问题的反思是深刻的,对党国体制症结的认识是彻底的,对未来中国应该走什么路,认知是明确的、态度是坚定的。

去年纪念耀邦逝世20周年,几位朋友发起编纂《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一书,就得到厚泽先生的大力支持,或者,更准确地说,厚泽先生本来就是这个项目的策划者之一。厚泽先生不仅全程参与了这本书的主题设计、作者遴选与邀请,而且自己也提供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面改革的宣言书”,讨论、挖掘耀邦当年的全面改革思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厚泽先生还结合20年来中国社会演变的现实,深刻阐述了未来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篇文章指出:“我们对时代的判断要有新尺度、新标准。现在已经是21世纪。这个标准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只能是民主、宪政、人权,这是人类的共同道路。”“我们要反思十月革命以来的经验教训,反思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反思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经验教训,反思各国民主化的转型经验。今天我们所作的一切,就是一方面反思过去,一方面面对未来。反思过去,是为了纠正曾经犯过的错误;面对未来,则是要大步前进,回归人类文明正道。”

由于厚泽先生的慎思、严谨,对自己的稿子总觉得不满意,这篇文章最终没能放进《胡耀邦与中国政治改革》一书发表。现在想来,是一件憾事。作为这本书的主编,也作为厚泽先生的晚辈、同道,我想在厚泽先生逝世之际公布这份文献,是适时的,也是应该的,它是厚泽先生留给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有助于读者了解这样一位老共产党人的所思所想,了解一个党内改革者的认知和博大的情怀。

(2010年5月9日,台北)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