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中国艺术/画廊

见证和思考中国社会变化的摄影家

把中国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介绍给法国人似乎是位于巴黎第六区的优画廊GalerieYu赋予自己的“使命”。3月15日以来举办的的摄影展同样坚持此风格,画廊的女主人游千慧小姐介绍说,此次展出的艺术家的的共同点之一就是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飞速经济发展中人的位置和困惑。所以可以说这次摄影展的主题是:艺术家眼中的中国人和社会。

翁奋的作品:骑墙女孩之一
翁奋的作品:骑墙女孩之一 DR
广告

下面主要介绍三位参展的艺术家。|

“隐形人“刘勃麟

刘勃麟的隐形人作品之一
刘勃麟的隐形人作品之一 DR

刘勃麟1973年生于山东省,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 术系。成名作是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隐藏于环境背景下。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最多竟然长达十个小时。他将自己当作一块空白画 布,加上助手的一点帮忙,他可以把自己画成和身后环境几乎一模一样。有时路过的人在他一动不动的时候完全觉察不到他的存在。在令人惊叹的伪装艺术后面,他实际上想传达一个信息:”中国艺术家的处境非常艰难。”而产生这个想法的直接原因就是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被强制拆除。他说:“我想通过主题为《藏于城中》的照片在沉默中进行抗议;抗议艺术家们恶劣的生存环境,抗议社会对于艺术糟糕的态度。”这 个在刘勃麟作品中由刘勃麟本人不动声色地扮装的主体,就是一个今天的幽灵。

有艺术评论家将刘勃麟的这种表现方式称为“刘博麟式的突围”,这个“‘肤浅‘的雕塑”和“没有灵魂的躯壳”,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社会的愤懑不平,而是走向了一种 文化幽默。他从一种结构换到另一种结构,从一个环境换到另一种环境,从一个背景换到另一个背景。但是这些转换却为他,为我们带来了许多自由的空间。它们能够让我们自由地去不履行我们的许多责任。在这 一点上,刘勃麟式的幽灵和我们中间的一些人一样,是一个当代的中国人。

刘勃麟是把艺术当做借口,把生命当做赌注,把思想当做武器的艺术家。

“受伤的天使”,行为艺术家刘瑾

1971年出生在江苏的刘瑾是个将自己和行为艺术融为一体的人,他把自己放在酱缸里和猪一起煮,表现酱缸文化里的人的忍受能力。也曾将自己化妆成各种男人和女人,拍成照片,再合成,他一个人扮演所有的角色,真实的他和他扮演的人物让人产生奇异的幻觉------究竟哪个是真实的我?刘瑾也把自己本人翻制成与其真人等大的许多天使形象的雕塑悬挂于上海户外环境的一些建 筑表面(包括现代和传统建筑),这些天使形象依附在高楼大厦上,分散在上海的各个区域环境里。这些受伤的天使降临在上海,它们依附在都市里的各个高楼大厦上面,显得渺小、脆弱、无助,它紧紧地抓住建筑物,担心自己坠落。在当下的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没有确定性的现实中,人不就是显得那么渺小、脆弱和无助吗?像受伤的天使一样行走于格子式的高楼大厦空间里,在这被混凝土浇铸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冷漠,这种所谓的发展阻隔了人的交流。受伤的天使用它的“血肉 之躯”凝视着这世俗的世界所发生的一切。

刘瑾:失乐园系列之一
刘瑾:失乐园系列之一 DR

此次游画廊展出的是刘瑾创作的《失乐园》系列摄影作品,每一张图片都给人强烈视觉和心理冲击,主题同样是对现代的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他介绍说;“《失乐园》是在《受伤天使》之后关于“天使”的创作方法以及对人类生存境遇有了更深入思考之后的作品。2008年8月,我请了70多个模特,其中年龄最 小的8岁,最大的76岁,在北京东郊防护林,黄昏时刻,经过三次拍摄,最终完成作品。《失乐园》更进一步追问、憧憬当下人的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在哪里?十 件作品叙事性的表现了对当下人的灵魂归宿的追寻、怀疑、向往、失落和希望……”

翁奋的《骑墙女孩》

翁奋似乎对中国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很敏感,1961年出生在海南岛的他的确是亲眼见证了中国城市变化的一代人之一。

在《骑墙系列》中,一些身穿水手服少女们,或倚靠或骑坐在一面红墙的这边或上面,扭头眺望着红墙的那边。如果顺着她们的目光看去,我们能看见墙的那边是一幢幢蓝天下直刺青天的高楼。墙把画面一分为二:墙的那边是发达的、新的、充满机会的城市,墙这边是什么?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指示,也许,那是作为城市的对立面而存在的空间?

翁奋的作品:骑墙女孩
翁奋的作品:骑墙女孩 DR

在翁奋的照片里,城市成为了一种有如布景般虚假的彼岸,而在这些姑娘们心向往之的身姿的指引下,也成为了一种隐喻,一种理想。城市在这里成为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它既是一种象征, 也是一种宿命。照片中的城市天空是这样的明媚,城市又是如此遥 远,它的表情又是这样不可捉摸。面对这些并不温情有着一种杀气的高楼,她们怎么想,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只是她们动人的背影。但我们也确实知道,化身 为城市的这个未知的彼岸对于她们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

也许90后出生的人对中国的城市里发生的变化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他们出生后见到的城市就是这样的。翁奋的摄影是城市变迁的见证,城市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是做隐形人,是做受伤和失落的天使,还是做对高楼大厦充满疑惑惑向往的人?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

游画廊成立于2009年二月,自台湾的游千惠曾经在巴黎的索邦大学学习当代艺术史。对研究中国当代的摄影有深度的研究。

中国当代摄影展于4月15日结束。

游画廊的地址是巴黎六区的:Rue de la Seine ,15号。

电话:01 83 56 10 27

优画廊的网站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