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电影

作家贝格伯代的第一部电影:《三年之爱》

活跃在法国文坛,经常写书评,做影视评论的贝格伯代(Frédéric Beigbeder)著有多部小说:他的小说《99法郎》使之小有名气,随后出版的《法国小说》引起不小争议,却使他获得了法国2009年雷诺多文学奖。贝格伯代首次导演的以其同名小说《三年之爱》改编的爱情喜剧片本周三与观众见面。

做电影导演又是贝格伯代新的艺术尝试。贝格伯代认为电影开始代替图书成为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
做电影导演又是贝格伯代新的艺术尝试。贝格伯代认为电影开始代替图书成为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 DR: Magali Bragard 2011 The Film-AKN Prod-Europacorp-France 2 Ci
广告

贝格伯代的《三年之爱》

电影《三年之爱》讲述主人公马克 玛隆尼埃(Marc Marronier),白天做文学评论家,晚间为了忘记失败的婚姻和只身一人的孤独,而投入到热闹的巴黎社交聚会, 从而可以淡忘刚刚离婚的妻子。他一直坚信爱情只能持续3年, 他甚至还撰文论证,但与爱丽丝的相遇却改变了他本来确信无疑的爱情观。

喜剧片《三年之爱》根据贝格伯代个人感情经历撰写的小说改编成电影, 并且由他亲自导演。新片与他15年前刚刚离婚, 一气之下写的小说情节略有不同。

电影《三年之爱》讲述主人公马克 玛隆尼埃(Marc  Marronier),白天做文学评论家,晚间为了忘记失败的婚姻和只身一人的孤独,而投入到热闹的巴黎社交聚会。
电影《三年之爱》讲述主人公马克 玛隆尼埃(Marc Marronier),白天做文学评论家,晚间为了忘记失败的婚姻和只身一人的孤独,而投入到热闹的巴黎社交聚会。 DR

这部爱情喜剧片充满更多的希望, 虽然继续保持作者喜欢嘲讽的风格,但是缺少了对社会的尖锐的抨击。他继续嘲笑自己出身的法国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嘲笑曾经做过电视节目评论员的自己, 他认为真诚的讲述自己的生活,也同样会打动人, 感染人。大家可以批评他有傲慢和自恋的倾向,以及对别的社会阶层缺少的兴趣,但是贝格伯代讲述的是他熟悉的生活,讲述的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 但又让他心碎的爱情。

当媒体问及贝格伯代所持的爱情观时,他调侃道:结婚的第一年,两个人共同购买家具 ;结婚的第二年,两个人重新摆放家具;结婚的第三年,两个人离婚分家具.......。

引起争议的作家

贝格伯代1965年出生在巴黎近郊纳伊区。母亲翻译英国言情小说,父亲是一家公司的高级职员。他毕业于培养出不少法国精英的巴黎政治学院。性格中充满叛逆的贝格伯代,晚上花天酒地,派对不停。白天在一家国际著名广告公司做策划,还做报纸,杂志专栏作家。2002年,他揭露广告界内幕的小说《99法郎》出版,引起不小的争议,也引起轰动,《99法郎》被翻译成21种语言。2003年,他出版了一本关注9.11事件的《世界之窗》(Windows on The World),获得了行际盟友奖(le prix interallié)。2008年贝格伯代因吸毒被捕,还被关了几天监狱。短短的铁窗生涯给予他创作《法国小说》(Un roman français)的灵感,他在书中嘲讽法官,《法国小说》一书获得雷诺多(Prix Renaudot)奖。

贝格伯代塑造了一个时髦公子哥的公众形象:有点毫不在乎, 甚至玩世不恭, 但他同时富有才华,不仅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版一本引起争议的小说,成为畅销书,而且他还经常做书评,为法国付费Canal+电视台做影评,他还是花神咖啡馆的花神(Le prix de Flore)文学奖发起人。

作家兼导演

做电影导演又是贝格伯代新的艺术尝试。贝格伯代认为电影开始代替图书成为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象法国当代女小说家安娜 加瓦尔达(Anna Gavalda)的一本畅销书会有80万读者,而一部好的电影会有2千万观众, 就像19世纪在法国戏剧发展到巅峰时期,许多小说家撰写剧本一样, 现在有不少法国作家开始尝试导演电影。

贝格伯代打趣地表示, 与小说创作不同,导演电影让他用另外一种手段表达情感。写小说时是他一个人承担焦虑,而导演电影却是大家共同承担压力。当然,导演电影需要指导演员,拍摄过不少商业广告片的贝格伯代觉得导演第一部电影的经历让他开心不已。

《法国快报》杂志评论《三年之爱》一片哪怕有些镜头尚不够完美,但演员的对话非常诙谐幽默, 从而可以观察到贝格伯代与演员多次拍摄尝试的结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