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 摄影 展览

艾未未摄影展在巴黎

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这几年来一直处在世界舆论风口浪尖,其艺术作品,包括雕塑,摄影,录像和装置艺术等反映出他对世界和中国社会,历史以及现状的思考,也是他表达喜怒与爱憎的方式。巴黎著名摄影展览中心Jeu de Paume 从2月21日起举办艾未未摄影和录像展,观众透过艾未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作品可以看出其艺术理念的发展和变化,也能看出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城市风景的变化。艾未未以“交叉(Entrelacs)” 为题的摄影展 将于4月29日结束。

艾未未丢一个汉朝的瓦瓮
艾未未丢一个汉朝的瓦瓮 © Ai Weiwei
广告

这是艾未未的作品首次与法国观众见面。艾未未是一个全面的艺术家,也是社会批评家,在通过艺术活动反映社会的同时也对社会进行批评。他同时拥有建筑师,观念艺术家,摄影师,博客作者,推特使用者,采访者,文化评论等头衔,也是洞察力很强的社会问题观察家,艾未未可以熟练运用现代化通讯和交流工具与手段为自己的理念服务。艾未未将艺术引入生活,也将生活带入艺术,他不仅正视中国遇到的社会问题,见证以进步的名义进行的具有破坏性的发展,也通过 “前景” 这一系列照片质疑世界公认的价值观。指导他的艺术理念旨在为了未来,释放当下的潜力,这个理念通过他在博客和推特上发表的上万张照片的一表述。展出的照片按照不同的时期和主题予以分类安排,首先是艾未未1983-1993年在纽约生活时的摄影。

纽约 1983-1993

导演顾长卫在纽约(1989)
导演顾长卫在纽约(1989) @aiweiwei

据艾未未在接受法国《世界报》记者采访时的介绍,1981年,他的父亲艾青已经获得平反,他们一家人的痛苦也暂时结束了,但因魏京生写大字报呼吁中国第五个现代化被当局逮捕并监禁的事件让他感到极为震惊,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痛苦经历和全家人遭遇的不幸都只与父亲有关,但当他成年的时候, 却发现就在他自己的身边,一个和他没有太大区别的人也可以被这样残酷地剥夺自由,于是他就决定离开中国, 而且再也不想回去了。

尽管艾未未在美国并没有开辟出一片艺术天地,但这段经历对艾未未艺术理念的形成十分重要。他说:“因为我有一定的基础, 在美国尝试了很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包括,绘画和雕塑, 但是后来决定不走艺术创作的道路了。但因为我没有别的职业, 所以继续说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实际上, 当时我明白自己在纽约的艺术领域不会有成功的机会。因为这是一个由画廊和收藏家操纵着的市场。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曾来到我的小公寓里小坐,他念了一首诗,让我深受感动,我也给他看了我的摄影, 他说很喜欢我的作品, 但是同时也很直接地告诉我他很难想象纽约会有艺术画廊展出一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实际情况, 他的话很诚恳。于是我开始用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了一些古董生意, 也当建筑师, 后来回到中国后,我组织了一些艺术展,但是始终没有被当成艺术家。”

1983-1993年,艾未未住在纽约东村,他拍摄的对象主要是来他家聊天的中国和美国朋友,包括电影导演冯小刚,陈凯歌等人都曾经在他的镜头下留下青春岁月的痕迹。但1988年,他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逐渐放弃了拍摄人物和平静的城市生活那一面,将镜头转向捕捉城市生活的阴暗面:贫困,无家可归的人,也有要求人权和反对警察暴力的游行活动。在十年的时间里,他一共拍下一万多张照片,1993年回到北京以后冲洗出来。这些在纽约用普通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犹如是他在纽约的生活日记,和2005年用数码照片拍摄,在他的博客和推特上发表的照片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 从而可以看出艺术家作品的连续性。

北京 (1993-2001)

在《世界报》的采访记中,艾未未介绍了回国以后的思想历程,他说:“1993年, 从美国回来的时候, 对世界和对自己都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但是我已经远离了中国的现实。当时我父亲病危,他对我说 : ‘未未,这儿是你自己的家,你没有必要这样彬彬有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这些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我想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觉得我当时有点放不开,和现实脱节。”
1993年,艾未未离开纽约回到北京后,他继续纪实的摄影风格,捕捉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北京城市风景,他很快就加入了北京东村的前卫艺术家团体。意识到了这些艺术家工作的重要性,并很快就在这个团体里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中国当时前卫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 这些艺术家捍卫更开放和更自由的艺术表达方式。1999年,他将工作室搬到北京东北郊的草场地。此次展出的照片有不少都是首次展出,照片介绍了艺术家艾未未的日常生活,也见证了1990年代初期北京艺术舞台的变迁。

临时的风景 (2002-2008)

临时风景(2002-2005)
临时风景(2002-2005) @aiweiwei

从1949年以来,中国的土地均归国家所有,所以政府对拆迁和建设都有绝对的特权,根本不用征求土地所有人的意见。北京的很多胡同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了,在留下的大片大片空地上,很快就会出现一个个建筑工地。艾未未的照片记录了这个过程:一堆堆瓦砾 和砖块象征着一段历史和文化,以及人们部分记忆的消失。“进步”和“发展”是时代的口号和动力,任何事情都可以在这两个抽象词语的烟雾下合法的进行,而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这是一个临时和过渡期,标志着所谓“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

北京三号航空站 ( 2002-2007 )

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了奥运会。为了提高北京国际机场的接待能力,需要建立一个新航空港。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新机场于2004年开工,当时艾未未是北京奥运体育场“鸟巢”的艺术顾问,他自荐来记录福斯特设计的机场的工程进展情况。因为当时北京机场工地有严格的安全规定,很难进入,所以艾未未当时也是经过了很多道行政手续后才得到出入工地的许可证,得以见证北京机场的建设过程。在艾未未的眼里,对一个建筑工程来说,最重要的不只是结果,因为这个过程犹如一场斗争,是一个建筑理念的实现过程。
这次展出的是在四年的过程中拍摄的众多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鸟巢 ( 2005-2008)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中心“ 鸟巢”
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中心“ 鸟巢” @aiweiwei

艾未未是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俗称“鸟巢”)的艺术顾问之一。就在奥运会开幕前不久,艾未未批评中国政府将奥运会变成宣传工具,他开始与奥林匹克运动中心拉开一定的距离,但既然他不认同中国政府的做法,当初为什么还要加入鸟巢的设计和建设呢?他的回答是因为他喜欢创造。和他参与的所有工程一样,艾未未这次也一样用他的照相机记录下工程进展的每一个步骤,有时候他会连续24个小时都留在工地上拍摄。

童话故事( 2007)

2007年,艾未未获邀参加五年一度的卡塞尔文献展,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展之一。为了这个展览,艾未未构想了一个可能是他的艺术生涯中最复杂的计划。这个计划是要让1001个中国人到国外去,象征一条文化交流的运河。在中国,得到护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得到国外的入境签证就更困难,因此,对普通的中国人来说,艾未未的这个计划实际上就是一个实现“童话”的过程。

“童话”系列 (2007)
“童话”系列 (2007) aiweiwei

对这个奇特而又大胆的计划的初衷和过程,艾未未对《世界报》驻北京的记者表示:“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为一个计划感到兴奋了。我感到这是一个十分适合我的创作方式,我决定邀请1001个中国人到国外去。因为我在美国的经验改变了我,所以觉得这正是人们所需要的。所有的组织活动都通过因特网进行。可以说当时的成功是一个奇迹,因为现在政府一定会禁止我这样做,但因为那时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所以大家都觉得是可行的。我亲自和1001个人见了面,我把这些会面都拍摄下来了,传统上讲,艺术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都自以为是天才。当时我想我有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我应该向别人学习,将这次经验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为实现这个计划,艾未未通过网络招聘了来自中国二十多个省包括工人,农民,少数民族,警察,艺术家,狱警,大学生和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人。拍摄和采访这些人的活动就在他们各自办出国行政手续的地方附近举行,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忧虑和希望交织的表情。

远景研究(1995-2010)

这个系列中的第一张照片是在天安门广场上拍摄的,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著名的,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前竖起中指,实际上是一个意义深长的举动,表示艺术家对待权威的态度,以及个人拥有的绝对言论自由。这个竖起的中指也是邀请观众质疑一向尊重的权威,邀请质疑无论是政府还是机构组织,或者是著名的景色或是文化圣地。

汶川大地震( 2008-2010 )

2008年5月12号,汶川发生里氏八级大地震,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许多城镇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地震造成了近七万人

四川地震系列
四川地震系列 aiweiwei

丧生,五百万人失去家园。
地震发生一个月以后,艾未未赶到灾区,当看到堆积在地上的学生书包时他就意识到“豆腐渣”学校建筑物是夺去众多孩子性命的罪魁祸首,这是地震以后在国内引起强烈争议的敏感话题,艾未未希望得到一份在地震中丧生的学生名单,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甚至是暴力。艾未未在地震现场拍摄的照片显示出他面对当地政府对灾民的漠不关心和救灾工作中的疏忽感到的痛心和无助。从灾区回到北京,艾未未和他的团队对孩子们遇难身亡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在2009年,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里,艾未未在博客上公布了包括5 385个地震中遇难孩子的名单,他用9000个孩子的书包制作了一个名为“纪念”的艺术装置作品,在德国慕尼黑艺术宫前的墙上用中文写下了一个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的话:“她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了七年。”
上海马陆工作室(2010-2011 )

2008年初,上海市有关部门邀请艾未未在嘉定区马陆镇建立艺术工作室,因为当时艾未未已经没有建筑设计室,所以就拒绝了上海方面的邀请,但是最后被对方的的诚意感动,就答应了。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主持了艺术工作室的建造工作,但2010年工程结束后不久,政府就宣布这个工作室为违章建筑,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拆除。

艾未未认为这纯粹是个政治决定。2011年1月份,拆除建筑的工作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在夜里进行。艾未未得知消息后第二天一早就赶到现场,可是到迟一步, 只能遗憾地看到两年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在几天的时间里,所有的建筑痕迹都消失了,成了一片空旷地。值得庆幸的是,艾未未保留了从工程开始到被铲平过程中所有的资料。也用他的摄影机记录了这个过程。

博客上的照片(2005-2009)

艾未未和拘捕他的警察在电梯里 2009年8月
艾未未和拘捕他的警察在电梯里 2009年8月 @aiweiwei

艾未未从2005-2009年四年的时间里在通过博客发表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照片,或是他在旅行中拍到能反映政治或社会问题的照片。照片量极大,虽然选出了超过二十万张照片,但这个数字和总的照片量相比就显得很小。而从精选出来的照片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广泛的兴趣,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照片是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也是保护自由和开放言论自由的原则。

2009年艾未未博客被关闭以后,推特就成了艾未未在网上交流的平台。他经常将手机拍摄的照片传到推特上,这些照片见证了艾未未对社会和文化主题的关注,致力于言论表达自由和中国社会对外开放的诉求。
 

Jeu de Paume展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