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国际清算银行公布中国影子银行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

全球金融界几个月来日益担忧的是,新一轮的金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哦,上周纽约股市狂泻更加增加了业内人士的危机感。由于连续十多年来的低利率政策导致全球各国的负债率不断增加,而中国国有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最近几年来早已引发观察家们的担忧。

图为中国人民币百元钞图形
图为中国人民币百元钞图形 路透社照片
广告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到了2017年年中,中国的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了GDP的256%,这不仅超过了新兴市场国家190%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美国的250% 。

上个月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主席习近平的高级顾问刘鹤在会上表示,中国已经为遏制对信贷的大量需求制定了时间表。政府计划在三年内控制债务规模。

不过,刘鹤在讲话中并没有对政府的计划作出详细说明,也没有就中国将依据什么判断是否达成目标给出具体标准。观察家分析指出,刘鹤的讲话意味着中国政府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弱化由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外界注意到,中国舆论对是否应该打击影子银行展开讨论。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上个月发表文章,称影子银行是资金脱实向虚的罪魁祸首 ,报道引述主席的话说,要“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并且延续2017年“史上最严监管年”的政策基调。虽然这篇报道文字从头到尾未出现影子银行这四个字。

新浪财经网上周则发表文章,引述经济学家高连奎的话指出,影子银行有其积极作用,不宜一味的打击。指出影子银行是金融行业不同分工中的一环,其存在是有道理的。

我们知道,中国的影 子银行主要产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自诞生以后发展迅速,据德国银行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在过去四年里的增长率达46%,至21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 10%。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国际清算银行今天公布了一份有关中国影子银行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的作者是国际清算银行在香港的亚太区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朱锋和Torsten Ehlers。

这份长达四十页的报告是第一份由独立研究人员对中国影子银行所做出的全面的研究报告。我们知道,国际清算银行是致力于国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合作的国际组织,成立於1930年5月17日,是世界最早的国际金融组织。

报告指出,影子银行的定义根据研究计算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的影子银行的运作同比西方老牌资本主义的影子银行相对比相对要简单得多。报告特别梳理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结构,分析了资金流动的三个环节,通过对2013年至2016年中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数据的分析,指出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绝大多数资金往往停留在中间机构却并未从最终进入实业经济。

报告概括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几大特点:首先最大的特点是中国银行在其中占有中心地位,而在其他国家往往涉及的是非银机构。因为银行的积极参与,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这就导致金融风险大增。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将中国的影子银行称为是中国银行的影子。其次,影子银行并不完全是负面的,因为它本身为中国经济提供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因为中国国有银行往往为国有企业提供贷款,私营企业就不得不转向影子银行。而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率往往高于国有企业。最后,影子银行也为中国的公民的储蓄提供投资途径,这是一种理财的方式。不过,这种投资方式并没有安全保障,事实上,2016年这类投资的中有80%都不保本,不保利。

报告结论指出,无论影子银行的大小如何,必须理清中国影子银行的结构及其增长方式。这对维持金融稳定至关重要。中国影子银行目前的结构比较简单,理财产品往往两步,三步就到位,而在西方,往往要走六七步。目前中国影子银行正在逐渐成熟。必须强调中国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业内的重要角色。当然,报告也并不否认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