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中国是否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发表时间:

法国的大西洋网站周六就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刊登评论文章,文章的标题是:为什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测最终可能只是空想?

广告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国经济学者,巴黎高等商业学院的教授米歇尔·罗密(Michel Ruimy),文章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公布的一系列统计数字分析指出,由于人口,能源以及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人们对中国不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测最终可能只不过是空想。

作者认为,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他的劳动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中国的人口优势就是劳动力强。中国的劳动人口的比例占人口总比例的70%,在全球占据首位,而巴西,印度以及欧美的劳动人口比例仅仅在65%以及60%之间。但是,这一人口优势并不可能持久,相关的研究显示,中国人口总数可能永远达不到十五亿,三十年后,中国超过65岁的老年人的比例可能达到25%,而在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仅是7%。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将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

文章介绍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结束已经四年多,中国政府开始鼓励公民生第二胎,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却因为房价以及教育费用昂贵等种种原因而拒绝生二胎。这就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而且由于中国社会同印度社会一样重男轻女,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三十年后,中国五分之一的男人无法找到配偶。文章认为,多年来西方往往只看到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但却并未注意到中国经济增长后面所隐藏的深层危机。

 文章指出,首先,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居民平均寿命的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速,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养老退休资金问题。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险系统存在巨大的漏洞,退休金入不敷出更为严重。要支付退休金,意味这必须提高对在职人员的征税,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出台强制性措施,这在类似上海等高薪城市或许并不艰难,而在别的政府机关功能薄弱的偏远地区,或许就不见得会同样的顺利。

除了人口问题之外,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还必须面对环境领域的三大挑战: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水资源的枯竭以及城镇化的不断扩展。 

而这在三大挑战中能源问题首当其冲,作者认为,能源的缺乏甚至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瓶颈,很可能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嘎然而止。中国消费的石油中有三分之一依赖进口,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从中东进口石油,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中国政府千方百计,设立地缘政治联盟,保障石油进口的水陆两大运输渠道。

水资源枯竭问题,对中国政府来说,也是一大棘手难题,尤其是中国的北部地区。中国超过60%的河流被污染,中国政府与西方企业合作经营水处理,但与西方企业合作的必然后果是水价的上升,中国居民对昂贵的自来水价格的承受又能够持续多久? 

最后,污染以及城镇化问题,为了缓解一亿农民工向城市迁移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冲突,中国政府提倡推动城镇化建设, 而作者认为,目前的城镇化似乎已经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中央政府难以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地方政府继续满目开发以维持经济增长指标,政府出台的环保措施以及指标往往只是一纸空文。

作者因此最后总结说,中国梦的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最终或许只是一个泥塑的巨人。而相对而言,美国经济却早已历经风吹雨打,从金融危机到社会危机,但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会低于美国。而且,中国的软实力同美国的软实力不同同日而语,中国崛起所追求的目标也同美国的社会与政治理念南辕北辙。作者将中国今天的发展模式比喻为是十九世纪的英国,拿破仑曾经鄙夷地将当时的英国称为是“店铺国家“« nation de boutiquiers ».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