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发哨人艾芬”风波是支持“吹哨人”李文亮运动的后续

发表时间:

 继“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之后,又一名被誉为“发哨人”艾芬医生的名字,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议题的分析评论。

与李文亮医生同一所医院的艾芬医生,有一个遭到噤声的吹哨人,对『人物』倾吐心声。
与李文亮医生同一所医院的艾芬医生,有一个遭到噤声的吹哨人,对『人物』倾吐心声。 © twitter
广告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一个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漏洞,但处置手法迅速且公开透明,也会得到人民的理解。而最近出现的一桩事件,则令人气愤。《人物》杂志访问了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该文首次透露出几个事实,一是李文亮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病毒跟SARS类似,提醒同行警惕,资料是来自一份报告,而提供这份报告的是艾芬医生,如果说李文亮是‘吹哨人’的话,艾芬医生说她才是‘发哨人’;二是艾芬医生因此而受到医院领导的训斥,指摘她造谣生事,而且武汉市卫健委曾经就此发出指令,以口头传达方式,禁止医护人员透露有关疫情信息;三是早在1月初已经出现多宗医护人员受感染病例,人传人的证据是很充分的。这篇报道在网上流传后,马上遭到网管人员封杀,然而,这次网民的反应迥异,纷纷以各种方式将文章复制还原,发放到网上扩散,有翻译成各种外国语言的,也有改变横排为竖排,甚至是广东话拼音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蔚为大观。民众纷纷诘问,‘删得过来吗?’最后,有关部门才停止删文,使得这篇报道继续大白于天下。”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网民这一波反制声浪,是前阵子支持‘吹哨人’李文亮运动的后续。”“李文亮去世后,网上出现空前哀悼和愤慨情绪,还有大量呼吁言论自由的声音,许多帖子虽遭网管删除,但充满创造力的网民依然将其继续流传。不仅社交媒体,一些有官方背景媒体,也有支持说实话、要真相的声音。即使许多同情李文亮的帖子被删,但也有相当多帖子幸存下来,中共在李文亮事件中似有一些妥协。而疫情中后期,《财新》、《中国青年报》、《人物》等媒体都开始追溯当局12月底、1月初瞒报及轻视疫情的行为,新华社也刊发一篇‘让人讲真话,天塌不下来’的评论。”“‘发哨子的人’一文遭删,网民的各种反制,让当局删帖禁言失去效用,表明疫情之下,大陆社会对真相和问责的普遍诉求,严重冲击官方压制言论自由做法。”“就像中共部分官媒说的:全世界客观上已不可逆转的泛民主化时代背景下,信息自由和民主参与是普遍的治理规范,垄断信息和威权决策对人性尊严与意义带来严重挫折,不利凝聚人心认同,也不利现代化和政权安全。”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从中国舆论监管方的角度说,怎么处理当前的舆论监管问题,也是两难。一方面,这一波舆情中既反映民众的切实不满,也包含‘群众在家隔离时间长了’需要宣泄情绪的成分,习近平在武汉讲话时就要求,对群众情绪要‘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但在另一方面,倘若松一点儿口子,负面舆论很可能再次大水漫堤。有观察人士指出,官方好不容易取得现在的有利抗疫形势,当然深怕一点差池导致功亏一篑。不论是对待舆论监管,还是对于湖北各地‘解封’时间的问题,这种心理都在发生作用。但长时间的交通、人员、舆论严格管控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前二者会拖延复工与经济重建速度,后者将继续扩大官民鸿沟,加剧互不信任与对立,埋下未来的风险。”“中国举国坚忍抗疫的历程,确实可歌可泣,外人都为之动容,成果值得各方珍惜。但真心珍惜这份成果之前,须抚平创伤心理,需要官方公布真相,放松监管,官民相互宽容理解,让社会各方面都正常起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