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2019冠状病毒疫情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

发表时间:

2019冠状病毒疫情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都造成了巨大冲击。G20国家正在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降低此次大流行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恢复全球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就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所受到的冲击作了描述 。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朱隽说,2019冠状病毒疫情对实体经济冲击加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直接冲击消费和服务业,破坏总需求。疫情直接导致商铺关闭、公共活动停止,对消费和服务业造成重创。全球经济中服务业占比68% 。一些影响已现端倪。波音公司等暂停了部分工厂生产,万豪酒店等宣布高管降薪、安排部分员工休假。

二是生产经营停滞,破坏总供给。

三是就业压力快速上升。疫情冲击下,生产经营活动的停滞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国际劳工组织3月18日预测,此次疫情恐导致全球2500万人失业,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多出300万。美国26日公布的前一周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到328.3万人,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突破70万人,也远超金融危机时期最高的66.7万人。

四是市场预期恶化。主要经济体采购经理指数大幅跳水。

随着疫情冲击加剧,国际组织和市场机构分三轮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第一轮是今年2月底,当时普遍认为疫情只会对中国产生短期冲击,对全球经济影响有限。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月22日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仍有3.2%,仅比1月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第二轮是3月初,疫情开始全球蔓延,全球增速预测普遍降至1%左右。经合组织3月2日预测在1.5%-2.4%之间,国际金融协会3月5日预测1%。第三轮是随着全球疫情大爆发,普遍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负增长,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协会3月23日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1%下调为-1.5%。

在金融市场方面,朱隽说,金融市场一度陷入恐慌,风险资产和一些避险资产均遭到抛售。3月9日-21日,美国、加拿大、巴西、韩国、印度、印尼、泰国、科威特等国股市多次熔断。2月21日-3月23日,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35.9%,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巴西等国的股指均下跌40%左右。市场恐慌之下,不仅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亦遭到抛售。

市场流动性压力加大,美元荒再现。美元指数从3月9日的94.6迅速上涨到3月20日的103,8个交易日内的涨幅高达8.9%。欧元、日元、英镑分别对美元大幅贬值6.3%、8.0%和12.0%。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4%,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最好。为缓解美元流动性的紧张,美联储不仅加强了与欧央行等5家央行现有的货币互换,还重启了与9家央行的美元互换。

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压力加剧,债务压力攀升。疫情不确定性、油价暴跌及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下,新兴经济体疫情爆发以来资本流出达到创纪录的830亿美元。一些重债国偿债压力大增,还本付息面临困难。目前已有近80个成员国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约1万亿美元可用于支持各国应对疫情,包括融资支持、中期贷款和中期借贷便利、通过防灾救济基金免除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等。世界银行也宣布了14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于3月25日联合呼吁,官方双边债权人对于请求债务延期的最贫困国家暂停偿债要求。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