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回声报:柏林与北京拉开距离

发表时间:

法国政府周四公布一千亿欧元复苏计划,旨在提振法国经济,至2022年恢复到疫情危机前水平,并推动明年新增就业20万。今天各报头版均聚焦该议题。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法国千亿振兴计划:欧洲最重要的振兴方案

《费加罗报》刊登对总理卡斯泰的专访,详细阐述振兴计划的内容。卡斯泰强调,计划是在总统马克龙要求下经过三个月酝酿提出,是一个足以因应特殊局面的刺激方案,总投资占到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是欧洲国家中最为重要的振兴计划(占GDP的4.5%,而德国为3.5%)。报纸内页斥多版逐项介绍计划的细节。《解放报》为此配发社评的标题为“信心”,认为面对目前的焦虑气氛,政府公布这一计划,以经济绿色转型、鼓励创新和调整就业为三大主轴,旨在激发信心,鼓励企业进行投资和雇员,促进社会个人消费。社评指,如果说春季以来政府针对经济的扶持政策是振兴计划的第一阶段,让众多中小企业得以在疫情中生存,那么今天公布的千亿计划则是第二阶段,接续对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支持,保障就业。社评认为,计划毋庸置疑意味着对债务限制的放松,短期内将起到防止经济崩溃的积极作用,但长远是否会出现问题?鉴于该计划勾画了未来三十年的经济前景,对此应不至于存在隐患。社评肯定计划包含了300亿欧元的环保转型,并期望这仅是起步,后续会有不断增加,而对于任命法国政坛老将、前政府阁员贝鲁担任振兴计划特别专员,社评则质疑这一人选是否会影响振兴计划多体现的面向未来崭新面貌。

此外,开学后法国所面临的防疫严峻局面、适应疫情需要远程办公日益普遍等议题也是各报醒目报道的内容。

德国与中国保持距离

今天有多篇涉及中国的报道,“德国与中国保持距离”,经济性报纸《回声报》关注德国周三公布新的印太地区政策指导方针,面对来自北京不断增加的威权侵蚀,柏林希望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增加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自由贸易,并更多参与在远东海上航线的保护行动。 报道首先提到中国外长王毅周二在柏林就捷克参议院主席访问台湾斥为对中国内政的侵犯并威胁报复。令其5国欧洲访问“魅力”攻势受挫,德国外长马斯公开维护捷克,表示不希望北京动辄摆出如此的恫吓架势,“威胁在这里没有位置”,柏林完全无法接受,报道指,德国迄今为止对华政策始终将贸易议题优先于人权,希望以贸易促进在政治上的更多开放,但北京对新疆维吾尔人的施压、对香港的强化控制以及在新冠疫情中企图破坏欧洲国家团结的做法令柏林确信这一战略行不通。因此默克尔政府周三通过了新“印太战略”,并直言,希望与具有“对民主有相同理解”的各国加强关系。柏林的这一“贸易多样化”无疑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印中冲突双边解决前景渺茫

印度禁止118种中国手机应用,《回声报》另一篇报道关注中印两大亚洲巨人的关系。在上周末中印再度发生边境紧张之后,印度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报复。被禁的手机应用包括了腾讯旗下在印度有数百万用户的手机游戏《绝地求生》(PUBG)。印度外交部就中印军队本周末的边界紧张谴责“是在双方当地指挥官正在商讨化解局势之际,中国军队的再次挑衅。”但中方对此否认。报道回顾六月份两国军队在边境发生的45年来首次激烈冲突,二十名印度士兵死亡。当时新德里已做出反应,禁止了数十种中国应用程序,其中包括著名的抖音海外版(TikTok)。印度的经济民族主义气氛高涨。该报引述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专家哈什·潘特分析指,“印中军事,外交和经济摩擦升级,似乎没有和解的渠道”,而这一局面将促使“新德里加快拉近与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关系,印中冲突双边解决的前景日益渺茫。”

费加罗报:中国走出疫情,但恢复之路仍步履艰辛

此外,《费加罗报》国际版一篇署名法莱迪(SÉBASTIEN FALLETTI )的报道,关注中国走出新冠危机,但完全恢复之路仍然艰辛,中国经济面临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衰退的风险。文章首先描绘可大都市上海的街景:在卡地亚精品店前,穿着时尚、感觉轻松的顾客再度排起长队,上海恢复了以往的忙碌,病毒在消退,商店、餐馆、夜总会顾客盈门,随着新增感染数持续保持极少,上海和大多数城市一样,人们逐渐摘下口罩,商店门口的体温测试也正在消失,在首发疫情的武汉,八月份的巨大派对吸引数千年轻人的狂欢,以这种形式庆祝战胜病毒。在一度出现“新发地”市场疫情回潮的首都北京,周一迎来学生返校,尽管戴口罩的比例仍高于其他地市,但生活也都在恢复,电影院再度开业,公交系统完全开通,近三周以来北京未出现一例新增感染,但各地仍然保持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已经恢复运营的机场和火车站,仍有许多限制措施,通常旅客需要提供新冠测试证明,尤其针对若干地区、及外国旅客。报道最后写道,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前景仍面临众多不确定,遭受重创的餐饮业正在迅速追赶。但是八月开业的餐饮业仅占到70%。

费加罗报:新疆居民终于摆脱“惩罚性封城“

此外,同样是有关疫情,《费加罗报》刊登的另一篇法莱迪的报道,关注新疆在经过六周严格禁闭后,终于在九月一日解封、恢复“常态”。自7月中以来,新疆为阻断新发疫情的蔓延而采取极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包括用钢钉钉门、门框贴上胶带、限制居民下楼、停止超市送货等,在网络社区引发包括汉族居民在内的不满。当局对疫情的“战事动员”,除了隔离封禁外,还包括强迫居民每天多次服药、检测,对结果即使是阴性的也不轻易放过。一位50岁的汉族餐馆老板无助地说,“我已经被检测了6次”。在人口2500万的新疆,当局采取这一极端措施的原因是由于当地自7月15日开始陆续出现新增感染,累计826例,其中804人目前已经痊愈。严格的防疫措施也极大影响到经济,尤其对小型及家庭企业打击严重,但对于习惯于服从的当地居民来说,“政府的这些措施是合理的”。报道最后写道,在2015年昆明火车站发生持刀袭击事件之后,新疆强化了习近平所提出的反分离主义措施,也解释了新疆在出现疫情下实施了比其他地区更加严格措施的原因,一位姓高的年轻人说,“五年来,一切都围绕着维稳、到处是是形式主义,我很失望”。报道说,和这位年轻人一样,新疆大多数的汉族年轻人都希望离开新疆生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