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乌克兰目前的战事是普金的滑铁卢

发表时间: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原本致力于闪电战的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面对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俄军的攻势并未减弱。尽管俄罗斯强调:其军事打击目标不是平民,但这场战争发动以来,俄军不断加强对乌克兰城市地区的袭击,导致许多民宅遭到毁坏,更有许多民众在炮火中伤亡。乌克兰境内至少有近两百万人流离失所,逃离国土的难民人数更超过280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做出关于放弃加入北约的表述,能否引发整个局势出现转机?如何看待这场战争?如何分析当前的局势?对此,我们连线到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政治学教授夏明先生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ttends a wreath laying ceremony to mark the 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 at 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by the Kremlin walls in central Moscow February 23, 2014.
Russian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attends a wreath laying ceremony to mark the Defender of the Fatherland Day at 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by the Kremlin walls in central Moscow February 23, 2014. Reuters/Maxim Shemetov
广告

法广:普京原本打算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赢得这场战争,然而,二十多天过去了,俄罗斯并没有轻而易举地拿下乌克兰。您如何分析当前的局势?

夏明:是,我们大家也看到,坊间有各种的分析认为:原来俄罗斯速战速决的计划受挫,因为有的人认为:俄国要拿下乌克兰,也就是两三天的事情。但是,现在有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这会形成一个长期的、胶着的、没完没了的这么一个战事。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普京的速战速决肯定是失败了。但是,这场战争会不会持续很长,就像我们看到的越南战争、或者是阿富汗?我认为不可能这样去走。因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俄罗斯不可能有这个实力、能够把这场战争无限的拖下去。因为这场战争只要多拖一天,对俄罗斯就是多一天的失败。而且我们知道,俄罗斯的财力是不足以支付这场战争,把它不断地给升级、或者不断地给延长的。所以我们看到,今天俄罗斯在许多的军备、或者后勤的供应上、在士兵的士气上都遇到了很大的危机。而且昨天(4月16号),俄罗斯军队的第四名将军被击毙。据有学者统计,阿富汗战争十年下来,俄国大概是每年每天死5个人;但是现在在乌克兰,大概每天死500人。因为俄罗斯现在在前十天就已经死大概5五千到六千人了。而且我们看到,今天已经有四个将军死掉了。所以我认为对俄罗斯来说,它现在面对着一个非常大的挫败,而这种挫败会加速这场战争的结束,其中有几个因素:一个是乌克兰现在是越战越勇,乌克兰总统进行的全世界的公关,直接对主要的西方国家-下面马上要对日本议会-进行演讲。所以可以看到,乌克兰做的公关工作,俄罗斯的目前的处境在发达国家中的形象也就遭到了非常大的损伤,所以俄罗斯面对的制裁非常不利的;第二个,俄国境内的反对派力量,现在是逐渐增加,你可以看到,有多少俄罗斯的军人在乌克兰战场上死,普京政权又抓了多少俄罗斯国内抗议的人群?这个对俄罗斯来说,对普京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最后一个我认为,就是美国的动员、美国的各种支持,让俄罗斯、尤其是普京周围的这些朋友和他的家人-而且普京自己的情人也都是在西方给他养孩子-,这些对普京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认为,现在战争整个发展,其实是对乌克兰非常有利,当然对乌克兰来说,遭遇了人道主义灾难。而且普京有这种残酷的历史:无论是在对车臣、还是在对叙利亚战争中,都采取对平民的滥杀。所有这些都是非常悲哀的场景。但是我认为,对乌克兰来说,目前总的战事是在朝向一个好的方向在发展;而对俄罗斯,真的是一场滑铁卢。

法广:泽连斯基宣布放弃加入北约的主张,是否意味着普京赢得了第一个胜利?普京发起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夏明:是,首先,泽连斯基申请加入北约、和放弃加入北约,其实这里面都是一个国家的主权的行为。主权,也就是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预和控制的。所以我们看到,泽连斯基跟普京最大的冲突-或者说乌克兰跟俄罗斯最大的冲突-就在于:俄罗斯是想把乌克兰变成自己的附庸,也就是说,不具有全面主权的国家,而是完全受克里姆林宫操控,甚至普京是想把乌克兰直接就并入到俄罗斯,认为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差异,乌克兰是俄罗斯文化、历史的不可分割的、天然的、有机的一部分。当然,泽连斯基,无论他说加入还是不加入(北约),其实我觉得都是行使一个主权的行为。未来他也可以再继续加入。因为显然在乌克兰那边,民众绝大多数是已经取得了一个重大共识,就是要不断地欧洲化、不断地远离俄罗斯、要非俄罗斯化。这点,目前我们还可以看未来会有什么发展。但是有一点非常清楚:当然,这是泽连斯基总统的一个外交的行为。这个外交行为,对目前赢得乌克兰在全球受到的支持,同时让普京各种侵略的意图完全暴露-而且普京这种非人性的东西暴露于光天之下-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另外,泽连斯基或者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感觉到不安全,是因为俄国对乌克兰形成的这种不安全。我认为,这场乌克兰战争会去除俄国最终的、发动类似的侵略战争的能力和意愿。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恐怕就是会把普京完全给削弱、甚至把普京给逼下台。因为我们看到:以西方国家的各种制裁来看,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倒退了几十年。本身俄罗斯在过去三十年就已经没有赶上全球化这趟列车,现在又连续遭遇这种制裁。我认为人们也在问:俄罗斯有没有可能遭受苏联的第一次崩溃?俄罗斯会不会有第二次崩溃?所以当俄罗斯不再形成对周边国家有这种具体的威胁的时候,加不加入北约,也就真的没有价值了。这里边就回到你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普京到底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因为普京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在于:他在国内的统治的合法性越来越稀薄,受到各种挑战。也就是说,他过去二十年玩弄宪法、操控宪法,变成了一个终身制的这么一个专制领导人。他并没有让俄罗斯强大起来,相反,加剧了俄罗斯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分裂、甚至经济出现了某些倒退、对异议人士、对反对派进行暗杀、对记者进行暗杀。那我认为,普京每天都感觉到受到了西方的威胁。也就是说,和中国在一起他所说的西方的,认为是一个和平演变或者颜色革命,因此普京发动这场战争的一个主要目的,其实是想获得他的合法性。通过战争在外取得胜利,尤其乌克兰在东正教里边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辅在东正教里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而普京的权力,其实就是一种政教合一的这种权利,因为他得到了保守的东正教教会的一个强大的支持。所以我觉得普京的目的,当然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但是正好恐怕是事与愿违:他想得到的,恐怕都会失去。也就是说他的窃取政权的合法性,现在完全丧失殆尽。同时对北约来说,北约的团结、最后对俄罗斯带来的灭顶之灾,最后乌克兰会更深入的拥抱欧洲,远离俄国,这些恐怕是最后的结果。

法广: 中国的立场始终受到密切关注。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似乎选择了中立立场,既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加入对莫斯科实施制裁的国家行列。您如何看待中国采取的立场以及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

夏明:是,就像你问题里也提到了:中国似乎选择了中立立场。这个确实值得玩味,因为中国没有采取中立立场。在战争爆发之前,我们看到,在北京冬奥会上,普京跟习近平发表了一个中俄联合声明。这个联合声明,对外界的观察人士来看,其实就是一种中俄的专制轴心的建立。因为中国在跟美国建立战略合作、建立战略关系的时候,也就是通过发表“上海公报”,并没有一个正式的所谓的条约性的东西。所以你可以看到,中俄的这种结盟、建立这种轴心国家,显然是对普京一个巨大的鼓励。中国它因为跟普京一样的面临共同的一个威胁,就是认为:西方国家对他们的专制政权都形成了一个颜色革命,或者就是和平演变,或者说所谓意识形态和政体的不安全形成一种威胁。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立场,前面是完全为普京站台,对普京的入侵其实起了支持的作用。我不知道私下习近平跟普京还谈了什么,但是我认为,在这场普京的战争犯罪中,习近平是起了共谋犯的这么一个作用。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国从来就没有中立。中国在一系列的表现中,一开场这个战争打起来,就是一边倒,认为俄罗斯是会轻易取胜,认为西方国家最后会遭遇惨败。但是因为俄罗斯在过去的三周陷入了一种失败,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就在悄悄地改变它的立场,它一下就回到(“中立”)它说:我们永远都是中立的。但是它在第一时间,根本就没有做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大国、维护一个国家主权、维护国际安全的这些任何的一个职责。但是现在它看到俄罗斯的不可避免的失败,就马上采取机会主义的所谓中立立场。那么我认为,中国的这种立场的转换,其实标志着它对俄罗斯的信心的丧失,而且也认识到:俄罗斯的失败不可避免。而相反,西方国家和北约的团结,对中国来说,它现在是没办法去挑战,更没办法接受这场-下面如果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类似于对俄罗斯的-制裁。所以就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当然就有一部分人在发软话、对美国就在传递这种友好的立场。当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国这种立场的转换,其实也反映出习近平角色的失败。而习近平这个角色,没有得到中国国内的共识的一个支持。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像国务院有一位学者胡伟-也是我们原来的复旦大学的、我们曾是一个系的-,他发了一篇文章就认为:中国应该跟俄罗斯切割,中国应该选择跟西方站在一起。那你可以看到,中国的立场发生了急剧的转变。而这种过去最终的支持俄国的立场是习近平一意孤行的立场。我认为这种立场在国内本身就没有得到共识的一个支持。

法广拜登将普京称作“战争罪犯”,是否意味着美国立场有所转变?美国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真的如中国所说:美国“引发和升级”了这场危机?

夏明:对,你可以看到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就像我刚才前面讲的-它的立场就已经遭遇了尴尬,也已经遭遇到了政策的失败。所以它当然会采取一系列的狡辩方式或者甩锅方式,把这场战争推到美国或者推到北约。这也反映出中国在原始时间,最早是跟俄国站在一起、跟俄国的立场是一致的,所以至今中国也没有说俄国对乌克兰是进行入侵,说它是一种特别的军事行动。所以这里面当然跟美国形成一个重要对比。因为美国拜登总统今天(3月17日)已经把普京定位为“战争罪犯”,尽管现在还没有国际法庭、或者是联合国这些调查还没有完成,还没有把他定性为“罪犯”、“战争罪犯”,但是美国总统已经这样做了。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发展是不是像中国说的“这场危机是由美国引发和升级”的呢?中国这种实用主义的、机会主义的、狡辩的这种思维模式,它在讨论这场战争的时候,一定会所谓的显示它的中立立场,就是:各打五十大板。这个时候,它就好像是坚守了它传统的所谓的“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都是双方的,好像它又对了。但是另一方面,它这个时候就再也不会提:事件的发展都有矛盾的双方,但它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到底真正的引发战争的因素是什么?到底普京引发的战争,是由普京的侵略造成的,还是由美国鼓励普京的侵略造成的?这点,有一点当然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认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当然是会帮助乌克兰。因为乌克兰是面临着威胁,而且乌克兰作为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需要各种帮助;作为俄罗斯来说,看到有新兴的民主国家的兴起,对它的专制进行挑战,而且新兴民主国家加入到西方盟国这些群体里面,对俄罗斯当然也是一种不安全。因此,作为俄国来说,当然会有所反应、有所愤怒。但是这和中国经常说的“各个国家有自己选择自己发展的权利”,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发展的特色,乌克兰选择了它的发展特色,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指责乌克兰的选择,然后把俄罗斯的对这种选择的指控变成了合法?然后把美国给乌克兰提供的一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变成了“美国引发和升级了”这场危机?中国的这个逻辑是非常的混乱的。但是,中国怎样从这里边混乱的逻辑中走出来,它有很多的危险。因为中国在过去跟俄国结盟,其中一个重要的打算,就是它认为跟俄国结盟,让它可以保持政体、意识形态安全,可以保持对西方国家有一个盟友背靠背,它认为西方国家就没有办法重新界定世界的秩序。但是这次,俄罗斯其实过去是被中共幻想出来的一个大国,而俄罗斯的实力,也击破了普京所渲染的俄罗斯还继续是个大国(说法)。所以今天作为中国,其实它并没有力量跟所有的目前的西方联盟进行作对;而俄罗斯这次垮掉,会给中国带来更深一层的危机,因为美国不管是面对俄罗斯、还是面对乌克兰,都没有转变它的印太战略,美国的战略中心还是在太平洋。所以我认为对中国来说,它今天恐怕感觉到了某一种深层的恐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