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公民论坛

上合峰会:海陆权另一对抗的样貌呈现

发表时间:

撒马尔罕上合组织峰会16日结束,如何看习近平疫情以来的此次国际首秀?地点和时机的选择出于什么考量?备受关注的习普会透出中俄关系的何种玄机,本届上合峰会的成果看点,与以往的不同体现未来怎样的发展趋势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本次专题我们邀请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刘必荣教授做一点评,他首先谈到中亚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2022年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相互交谈。
2022年9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相互交谈。 AP - Sergei Bobylev
广告

刘必荣:习近平他也是非常重视中亚国家,今年北京冬奥时中亚国家元首也到了北京, 也见了习近平,可见他们也都是想要和中国保持比较好的关系。那中国大陆来讲,中亚之所以非常重要,除了因为上合峰会 牵扯到比如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能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中亚这个地方,不管是乌克兰战争、或者是阿富汗的形势,只要有任何动荡,都会外溢到中亚。说起中亚,这里有三个组织,一个是上合组织,一个是俄罗斯的极地安全条约组织,然后是土耳其的突厥国家组织。不管是俄国人、或是突厥人、或是中国人,这块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对中国大陆,现在和西方变成一个很明显的海权和陆权的一个对抗,而这里很明显看得出来,是陆权国家的一个集合,更何况习近平在2013年时,提出“一带一路”也是选择在中亚的哈萨克提出来的,所以不管是一带一路,不管是现在的乌克兰或阿富汗情势,或者陆权国家的一个集合,或者说传统上中国与中亚之间的一些关系,能源上的一些联系等等,都可以解释为什么习近平这次他愿意在covid-19之后亲自出来,亲自参加了上合峰会。

除了地点,还有一个出访的时机,您如何分析习近平在此时出访的考量?

刘必荣:对,这出访的时机也很有意思,其实我们都很关注习近平什么时候会出访,出访的时机牵扯到比如他与普京见面,或者也有传说他11月时要与拜登见面,或者和日本有一个峰会…,各种的传言,过去我们看到总是外面传的比较多,但中国大陆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确认。第二要考虑到中国大陆内部,中共二十大他权力的三连任,他怎么安排这个三连任?他如果能够出来,那就表示说第一,三连任的问题二十大是不是安排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会觉得比较放心,而后第二是新冠疫情,是不是他更有机会觉得现在应该可以逐渐地改变动态清零得政策,所以习近平选择这时候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你可以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得形势最近似乎有些变化,乌克兰的反攻,不管俄罗斯是一个战术性的撤退呢,还是真的说是乌克兰反攻成功,总之乌克兰战场厂有些变化,这也让这次习近平与普京的见面,更让人觉得特别重视,时间上的选择比较敏感,这就是为什么此次事情的本身和时间的选择都特别值得关注的原因了。

现在上合峰会结束,习近平也结束出访回国,您如何评价他的 这个疫情后的国际首秀?

刘必荣:我觉得上合峰会有几个点可以看,第一是国外都特别重视的习近平和普京的见面,到底他有没有支持对乌克兰的战争,所以大陆的讲话就非常地小心,他只是讲到核心利益等等,并没有说向普京所讲的中国支持我们的乌克兰战争,普京这次倒也是承认,中国大陆对乌克兰的情势表示非常的关切,所以中俄可能当然会加强彼此的战略关系,但对于乌克兰问题,中国大陆还是想保持一个弹性,将来看战场的变化,中国可以有更多回旋的空间。

第二呢,其实我们也看到,这次上合组织印度的一个表现,印度在和普京讲话的时候,印度也没有完全支持普京,印度也是酸了普京一下,觉得现在不是战争的时候,应该走向和平。那我们看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中国和印度本来关系有点矛盾,开始习近平和穆迪见面后,印度表示中国表示支持印度,因为印度是下一届上合组织峰会的主席啊,那是不是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在这里是不是有什么缓和?

第三我们看到这次上合组织扩大了它的成员,伊朗加入,进来了更多的对话国家,慢慢地可能更多地可能包括到了中东,中东也有国家表示要加入上合组织,使得上合组织可能慢慢地从中亚地一个区域的组织,逐渐逐渐扩大,所以当它扩大的时候,中国的朋友圈更扩大了之后,它会代表一个什么新的秩序的出现?那这个新的秩序,陆权国家的秩序,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可能是新的一个挑战,或者一个新的形势,这样一个新的秩序,会怎样改变国际权力的格局,这个也可以看。所以从双边关系到区域关系、到新的国际秩序,三个层次来看,这次上海峰会我觉得都很能代表一个新的秩序正在开动,或者可能会变成一个转捩点。所以这是我觉得它有一个重大的意义。

此次上合峰会是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峰会,中国报道也是说,此次峰会是成果文件最为丰富的一次峰会,发表包括有关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国际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元化等4份重磅声明,这些正式文件与之前有什么不同?是否可以体现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刘必荣:对,上合组织以前讲到的分离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完全就是区域的, 所以它各种的军事演习都是反恐的军事演习,中国也是怕新疆的动乱,中亚这些国家的组织与新疆的动乱会有什么“眉来眼去”、有怎么样的影响,所以本来是非常区域的、非常反恐、反分裂、反极端主义,而现在你可以看到,比如中国大陆就讲,它现在考虑的更多了,包括粮食、包括供应链、包括气候等,关心的面越来越多,关心的面越来越大之后,成员也越来越多,成员内部有没有矛盾呢?有矛盾,过去俄罗斯把印度招进来,过去中国把巴基斯坦招进来,那俄罗斯就把印度招进来,而巴基斯坦和印度本来就不和,这里面多少有一个平衡的意义。然后你看伊朗也进来了,可是沙特也准备要进来,那伊朗和沙特也是不和的,可是也慢慢、如果将来都融到上合组织里面。所以它考虑的问题包括区域的潜在的冲突,当然也包括战争所带来的比如你刚才讲到了供应链的问题,或者说甚至防疫、气候问题,它不见得马上都能够落地,但是代表一个新的政治的图像、或者一个权力板块的移动正在这边出现,而这些古老的地方,这些古老的秩序正被赋予一些新的使命,而这些东西其实都不是像美国或西方国家所能掺着进来的,所以这就是美国等会感到非常得紧张。所以这就是海权和陆权的另外一个对抗的样貌正在呈现。

您刚才也谈到了最受瞩目的普京与习近平的会晤,外界关注最多的是中俄关系,北京对莫斯科的支持会到什么程度,中国三号领导人栗战书所说的对俄的“策应”会如何进行?

刘必荣:栗战书所讲的话,之后呢可以看到栗战书讲的对俄罗斯的支持,俄罗斯所讲的比中国报道的要多,很多他在俄罗斯所讲的,包括对乌克兰,中国大陆这边讲的并没有那么多,相对来说比较含蓄,可见这其中中俄之间是有一点差距的。而且这次你可以看到习近平和普京见面,虽然讲到习普会很重要,可是习近平总是晓得这一次上合组织峰会的只要场地还是中亚国家的,而中亚国家对于俄罗斯是由忌惮的,尤其哈萨克斯坦等国。像俄罗斯越对外发生冲突,哈萨克这些国际就会距俄罗斯越远,也是希望不要和俄罗斯走得那么近。那习近平这次主要是希望巩固和中亚国家的关系,如果因为他公开说挺普京或者挺俄罗斯的乌克兰政策,就很难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维持平衡,而且挺得太过的时候,又会和中亚感觉疏离,这是他要付出的另外一个代价,所以这就是习近平要讲,我觉得相对来说,支持战略利益核心利益,所有支持的话都可以讲,但就是没有讲在乌克兰的问题上要怎么样,所以普京他也明白,他说他非常感谢中国一个非常平衡的立场,所谓平衡的立场就表示中国和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有邦交,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在战场上的情势可能还与变化的时候突然跳起来去挺俄罗斯,可是就会明白挺俄罗斯的乌克兰政策不太可能,所以你看习近平是没有谴责,也没有参与制裁,可是他也没有说完全支持你去打败乌克兰,没有,那再以后,如果战场形势再有什么改变,或者国际形势有变,我觉得这里面中国的挺俄罗斯或挺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态度当然还有有下一次的改变,他不是不变的,我觉得中国一定是在基调上和俄罗斯关系是好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也希望自己保持一定的一个回旋的空间,随时可以因应国际形势和战场形势的变化,然后让它有个能够转身的地方或者更多的弹性。我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挺俄的态度,但是非常务实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