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台海局势紧张,国际关切持续升温

发表时间:

在国际学界、新闻界和政策届颇具影响力的英国老牌杂志《经济学人》5月刊以美中两国围绕台湾的对峙为封面,再次将近期持续引发国际关注的台海问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封面图呈现了一个以台湾为中心的雷达屏幕。雷达扫描下,分别标有中国、美国国旗的大量光点出现在台湾岛西北与东南角,呈对峙之势,暗示了在这一地区发生军事对峙的可能。封面大标题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并指如若台海爆发战争将造成灾难,中美应极力避免。

《经济学人》杂志5月封面图片
《经济学人》杂志5月封面图片 © 网络图片
广告

文章提到,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曾写下名句,“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但仍保持行动能力。”文章指,“几十年来,正是这样一种高水准的模糊性操作维持了美中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和平,台湾是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岛屿,距离中国海岸100英里。北京的领导人称,只有一个由他们管理的中国,而台湾是一个反叛部分。美国一方面点头,但过去70年来又一直确保其实有两个中国(存在)。”文章表示,“然而,今天,这种战略上的模糊性正在瓦解。美国开始担心可能不再能够阻止中国用武力夺取台湾。时任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菲利普·戴维森(Philip Davidson)曾在3月告诉国会,他担心中国最快会将在2027年进攻台湾。”

事实上,美欧国家对台海问题的持续关注,除了人们认为在北京近期接连对新疆和香港问题不惜代价重手打压后,其一直保留采取武力解决权的台湾问题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下一个目标。随着解放军军机不断进入台湾空域的施压活动,戴维森的这次讲话也得到了切实的证明。他3月10日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推行了一项协调的外交、信息、经济以及越来越多的军事手段运动,将台北从国际社会中孤立起来,并在必要时迫使其与中国统一”。戴维森说,“在整个2020年,解放军已扩大其在台湾附近和周围地区的兵力态势,包括使用轰-6轰炸机对台湾进行巡逻,穿越海峡中线,并将军机以过去25年来近乎最快的速度飞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

戴维森在书面声明中指出,台湾拥有与美国相同的价值观,台湾是一个尊重人权与法治的自由民主社会与开放经济体。他强调,美方持续支持以符合台湾人民期望与最大利益的方式和平解决两岸议题。质询环节期间,当被来自田纳西州的共和党众议员德加雷斯(Scott DesJarlais)问到,“未来5到10年,你认为中国侵略或军事行动可能的首要目标是什么?”戴维森回答说,未来5到10年台湾将是中国军事行动的“头号”目标。他补充说,“基于中国公开及长时间来的言论,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席的任期内,我会说台湾是第一个(目标)。”

戴维森就台海局势的一席话可以说是打开了随后,印太区域内关注该问题国家政府和军队的表态禁忌。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盟国高官也开始公开就台湾问题向媒体表态,甚至连如若台海发生战争这些国家将采取如何措施,及军方计划如何应对等敏感性话题都罕见得放在了台面上。澳洲内政部秘书长佩祖罗(Mike Pezzullo)4月27日便在《澳大利亚人报》刊文警告称,“在一个长期紧张和恐惧的世界里,战鼓在敲响,有时微弱而遥远,但有时更加响亮,越来越近。”他说,“今天,自由国家再度听到战鼓之声,并忧心地关注着各项议题朝军事化方向发展,这些议题我们直到最近几年都还认为不太可能成为战争的诱因。”佩祖罗警告道,“让我们继续不停地寻求和平的机会,同时也再度为战争灾祸做准备。” 他称,“凭借我们的决心和力量,凭借我们准备的武器和我们的治国方略,让我们着手减少战争的可能性,但这不能以牺牲我们宝贵的自由为代价。”

如果说佩祖罗的文章在具体问题上有所隐晦,那么澳大利亚国防军总司令坎贝尔(Angus Campbell)4月15日在出席活动时便直接表示,台湾海峡的战争将是“灾难性的”。坎贝尔说,“澳大利亚(的态度)非常明确,中国和台湾的未来需要是一个和平解决的未来。”他说,“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将是该地区人民的灾难性经历,这是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的。通过和平对话有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但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需要努力。”坎贝尔强调,冲突必须永远是 “我们的最后手段,而外交是我们的第一手段”。

针对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代办戈德曼(Michael Goldman)此前在一个播客节目中说,美澳的战略规划涵盖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其中台湾显然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坎贝尔回应说,各国军方都进行“各种各样的规划”,但“很少谈及”。他表示,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防务关系,了解其他国家的利益和世界观,“既是为了减少冲突的可能性,也是为了在必要时更有效地应对冲突”。坎贝尔说,这种规划的另一个目标是 “在对手的脑海中建立一种更为复杂的冲突计算,即当我们不是单独行动,而是共同合作时会发生什么”。此外,澳洲国防部长达顿(Peter Dutton)25日另在受访时提出,不应低估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他补充说,“中国对统一台湾的野心越来越明显”。

达顿说,“人们需要对这些活动持现实态度,整个地区都有军事化的基地。很明显,有大量的活动,台湾和中国之间存在着敌意。”他说,“我们希望确保我们继续成为印太地区的一个好邻居,我们与我们的伙伴和盟友合作,没有人希望看到中国和台湾或其他地方发生冲突”。作为美国另一地区内的重要盟友,共同社4月25日援引多名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的话报导称,日方已开始正式讨论台湾海峡出现突发事态时的自卫队活动相关法律运用。据相关人士透露,日美首脑在举行峰会后时隔近半个世纪再次提及“台湾”的联合声明中,根据菅义伟首相的主张追加了敦促和平解决的措辞。两国首脑会谈期间,日方还表达了台湾突发事态可能相当于重要影响事态或存亡危机事态的看法。

此外,菅义伟4月20日在日本国会报告访美情况期间,一位在野党议员询问日本是否会在军事上卷入台海相关问题,以符合美国对抗中国大陆的军事战略?菅义伟对此回答说,美日声明提到台湾“并不以军事介入为前提”。另一位在野党议员称日美联合声明中“和平解决两岸问题”的呼吁可能会改变局势。菅义伟强调,日本希望围绕台湾问题能通过有关各方直接对话和平解决。《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台海之间若发生战争当然是一场灾难,不仅因为战争会流血,会让中美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冲突升级,经济也是其中要素。作者谈到,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台积电是全球最有价值的芯片厂,生产84%最先进芯片。而一但台积电停止生产,全球电子业也将随之停摆,代价巨大。台积电的科技与经验或许领先对手多达10年,无论是美国或中国都必须花费数年才能追上。

文章表示,另一项更重要的原因是,台湾是中国和美国的竞赛场。尽管美国并没有立下捍卫台湾的条约,但中国的突然袭击将考验美国军力以及外交和政治决心。如果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没有赶到帮助台湾防御,北京将在一夕之间成为亚洲主宰,而美国在全世界的盟友将知道美国不值得信赖,所谓“美利坚治世”(Pax Americana),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延续至今的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的相对和平,以及由此美国享有全球权力优势的时期将会瓦解。类似的观点也出现在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今年3月在彭博社刊登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所表达出的内容。弗格森认为,北京欲统一台湾的目标十分明确;但对美国而言,美国在军事优势缩小之际,益发强化对台承诺,不但是情况危险,若口头许下“坚若盘石”的承诺,实际上却是散沙,很容易让美国与台湾因误判酿出危机。

弗格森更是警告称,当年美军打输越战,让越南人流离失所,但除了越南和柬埔寨之间的战争外,并未于亚洲引发骨牌效应;然而,若美国失去台湾,或甚至不为台湾而战,会让全亚洲看到美国主宰印太地区的时代告终,让中国重新成为亚洲一霸,到时会是美国版的(导致大英帝国崩溃的)“苏伊士运河事件”。《经济学人》的文章提及,过去数十年来,台湾海峡一直维持现状,但其实暗涛汹涌。过去5年来,中国制造了90艘大型船舰与潜舰,是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军事资产的4到5倍。此外,中国每年生产超过百架战斗机,发展太空武器以及精密导弹,射程涵盖台湾,以及美国在日本、韩国和关岛的基地。一些来自美国的分析师认为,军事上的优势迟早会诱使中国攻击台湾,并称“不是因为万不得已,而是因为他可以”。

文章称,虽然中国确实越来越独裁和走向民族主义,但上述分析太过悲观,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也还没要人民开始准备战争会造成的大量伤亡与经济损失。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强调的是繁荣富强、稳定,以及在区域及全球扮演更重要角色,而开战将会妨害这一切。文章指出,不论美国海军怎么说,攻台的结果都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即使拿下台湾,台湾人民将会反抗,到时北京方面要如何治理的问题等等。作者写道,“中国可以等到胜算更好的时候,习近平为何要在此时不惜一切去冒险?”针对《经济学人》杂志的文章内容,台湾总统蔡英文很快通过脸书回应说,“这篇报导凸显了中国的军事扩张,对台海及邻近地区的威胁。希望北京当局能瞭解,解放军的相关作为,完全悖离了其所谓‘和平崛起’的政治宣示,让国际社会的疑虑越来越深。”她强调,“我想跟大家说,虽然中国对台湾的威胁确实存在,但政府绝对有能力来管控各种可能风险,为台湾建立安全的屏障。”

同样就台海问题,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4月30日在出席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活动,主持人向他提问美国对台湾的立场时,他回答说,“习近平认为台湾议题及加强对台施压,长期而言对中国的声望及稳定极为重要,美国已向北京方面表明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立场,美国也对台湾及美国的盟友确认这个立场,包括不久前到华盛顿与拜登总统举行峰会的日本首相菅义伟”。沙利文说,“拜登政府在台湾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也已经对北京做了清楚表态,那就是美国将持续遵守一个中国政策并充分落实《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这是美国两党数十年来在美中关系上的共识”。

沙利文强调,“我们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我们要见到台海稳定,不能有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举措。我们已经向中国沟通了这个立场,我们和台湾做了确认,我们也和我们的伙伴做了确认,包括当菅义伟首相到华盛顿来与总统进行峰会的时候。这也是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在台湾议题上采取的做法,稳健、清晰并坚定地表达我们的看法,那就是不应该有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措”。

针对美国是否有必要采取具体行动协助台湾抵御北京咄咄逼人的作为,沙利文说,他认为美国必须继续遵守《台湾关系法》的义务,提供台湾防卫上的协助以便台湾能有自卫的手段和能力,但他认为印太地区其他国家也应该对台海稳定表达关注。“我认为我们也必须同印太地区其他国家提升我们的关切,如此不仅是美国,其他国家也在对台海稳定的必要性发声。”沙利文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4月30日在夏威夷参加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交接仪式时发表讲话指,“美国国防的基石仍然是威慑,确保我们的对手明白(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是愚蠢的”。他还说,“下一场重大战争,我们的打法将与以往非常不同。”奥斯汀说,“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技术、作战观念和能力的正确融合--所有这些都将以一种如此可靠、如此灵活、如此强大的方式互相交织,足以让任何对手不敢轻举妄动。”他的副手,美国副防长希克斯(Kathleen Hicks)另在当天出席活动时讲话指,应对中国所带来的挑战为美国的大多数国防需求设定了节奏。她说,“但是,美中之间发生冲突既不可取也是可以避免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