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拜登上任一周年的乌克兰挑战 : 前有普京 ,后有习近平?

发表时间:

1月20号,美国总统拜登就职一周年之际,媒体也对他一年来的国际政策进行检视和分析。拜登曾宣布他的外交政策将与其-特朗普的政策决裂。的确:美国不再有粗暴的推文,不再有外交政策的突然逆转,不再有对盟友的意外侮辱或与独裁政府的突然拉拢。拜登身边有一个经验丰富、聪明的团队。大多数情况下,他寻求与奥巴马的政策重新接轨,无论是重启与伊朗的核谈判还是让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议。但有时也会与他的前任的政策有延续性。回顾过去一年,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自然就是从阿富汗撤军的极度混乱的局势,以及美英澳突然宣布的奥库斯Aukus联盟对欧洲盟友的冲击。拜登对外政策明显转向印太,与不断崛起的中国抗衡,可以说是延续奥巴马时期开始的美国外交主轴。

美国总统拜登
美国总统拜登 Brendan Smialowski AFP
广告

但是,在美国希望合纵联横应对中国的时候,突然杀出了一匹黑马,俄罗斯总统普京使出一个杀手锏,用乌克兰的危机成功将全球目光吸引住,一触即发的乌克兰局势让普京骤然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他成功促成与拜登的高层对话,将欧洲边缘化,但同时,也通过与北京的联盟让美国更不能等闲视之,普京也毫不掩饰与习近平的关系,将高调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来对应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抵制。如果说国际地缘政治是一盘大棋的话,目前掌控整个局面的人难道是普京吗?

乌克兰的危机非常复杂,牵扯到俄罗斯,美国,欧盟,东欧以及北约组织等,各方的态度也越来越明确,都在划红线,但国际局势牵一发动全局的今天,乌克兰问题并不仅限于乌克兰,有分析认为,普京是在给习近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一个真人秀的典范,是在测试美国的决心和对策的底线,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声音再起。

乌克兰问题是普京让拜登让步的筹码?

对于普京如何成功地利用乌克兰的问题让自己成为美国绕不过去的谈判对象,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美国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菲利普-高鲁博(Philip Golub)在接受法广法语部的地缘政治节目中做出了解释

Philip Golub: 普京很清楚美国未来在国际问题上重点还是中国, 在美国外交领域的高层,就不断有要求美国改变与俄罗斯关系的呼声,以便打断俄罗斯与中国正在达成的联盟,普京十分清楚这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难题。他当然知道美国不希望俄罗斯与中国结盟,也了解美国为了达到目的将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问题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做何种让步,是否无视欧洲的安全……美国的巨大困难就在于与俄罗斯建立合理的关系以便打破莫斯科与北京的联盟,同时也要保证1947年制定的跨大西洋的安全体系的结构。

法国自由记勒布谢尔(Christophe Le Boucher)是“失去幻想的美国民主”一书的联合作者之一,他分析了从奥巴马到拜登时代,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复杂关系。

Christophe Le Boucher: “在俄罗斯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发生过多次转变,首先奥巴马时代已经开始 希望与俄罗斯进行对话,但特朗普上台后,华盛顿的几个机构,尤其是整个民主党采取了对俄罗斯的强硬路线,包括指责俄罗斯在竞选期间的干预操纵 行为,以及特朗普与俄罗斯的关系等,导致特朗普采取了比奥巴马更加强硬的俄罗斯政策,包括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可能也同时导致俄罗斯的立场变得更加激进,这是与奥巴马政策的分裂。拜登则试图进行缓和,但俄罗斯的态度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另外一个有争议的热点是连接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输送工程,在这个议题上,是美国共和党的议员,包括泰德•克鲁兹(Ted Cruz)等人为维护美国,尤其是德州的生产商的利益而予以反对, 希望这个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工程失败,所以可以说,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着多条不同的竞争路线。”

普京内政外交均陷入困境  需要通过乌克兰危机解困?

那么如何解释美国人已经看到了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大量屯兵行动,但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予以制止,眼睁睁地看一步步掉进普京设下的圈套?

巴黎美国大学政治学和国际法教授苏珊-派瑞(Susan Perry)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Susan Perry:“首先,看上去普京似乎成功了,但或许应该用更广泛的眼光来看,首先,美国派出的谈判代表是副国务卿谢尔曼,大家都知道她不好说话,所以应该说美国派出了一个不会轻易让步的谈判代表,所以,可以说这次谈判是形式上的,或许也因此,欧盟的出席并不必要,因为这不是一个会达成结果的谈判。

另一点,普京在哈萨克斯坦发生骚乱时派出了武装力量援助,在应该承认这里的确发生了政变,在白俄罗斯,问题依然存在,另外还有乌克兰,格鲁吉亚的问题都还远远没有解决,北溪二号工程的问题也继续存在着。所以实际上普京并不是一个能够解决周围国家问题的领导人,虽然说他有时会出惊人的高招,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陷入困境的国家领导人。 ”  

欧洲被边缘化并非天下新鲜事

尽管如此,但是欧洲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感到的是有人越过他们头顶去讨论与他们有关的问题,为什么欧盟在自己家门口的安全议题上被边缘化?

Philip Golub指出:“我理解欧洲人的不满,但应该承认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在北约问题上也一样,与美国相比,其他国家的声音一直都都被边缘化,缺少共识正好说明了力量差距的存在,而现在美国的诚信度与所谓的“冷战”时期相比减弱了,除了说明拜登领导下的美国外交并非像本来可以做到的那么专业,还说明另外一点,就是美国认为欧洲的确不是国际事务的主角,这一点在奥巴马之前以及奥巴马时代就已经很明显了。普京当然也很清楚欧盟在这些问题上并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从经济上而言,欧洲对俄罗斯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普京是一个处于困境中的领导人,俄罗斯整个社会都在困境中,经济很糟糕,战略环境也不稳定,普京试图达到的目的就是要回到国际外交和战略的中心来,从这一点上看,他的确成功了,至少美国同意与他进行谈判,本身就是他的成功。“

“而从历史上看,尼克松当年宣布单边结束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后,当一个欧盟的代表团前往华盛顿抗议的时候,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康奈利对一个前去华盛顿抗议的欧盟代表团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却是你们的问题。 美国从来没有将欧洲当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政治角色,尼克松就曾说过,有问题的时候,我打电话给欧洲应该打给谁?所以问题并不仅仅是美国如何看欧洲,同时也要欧洲能够创建在国际议题上团结一致的机构,现在离这个目标还非常远。”

中美之间并非休战 冲突热点不仅在台海

 谈到美国一年来的外交关系,与中国的关系自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两国关系的焦点又集中在了台湾问题上,如何看目前两国看上去平静而却暗潮汹涌的局面呢?

Susan Perry: “中美之间并没有休战,而美国政府回答台湾议题的时间有限,需要立即解决,美国的很多专家都认为应该在美中之间建立一个台湾问题对话机制,通过可以分别直接与习近平和拜登联系的团队,每个月开一次会讨论问题。中国的政策从1972年以来就没有变化过,是台湾变了,美国跟着台湾变了,中国感觉东部受到威胁,因此需要理解美国的极限,而美国需要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中国会“入侵“台湾。虽然或许永远不会有直接的侵略行动,但台湾目前的确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所以,如果说现在有人认为美中之间处于休战状态是非常危险的信号,也就是说现在需要美国带头向中国建议这种类型的会议讨论台湾问题,以便能够互相理解彼此态度。有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

Philippe Goluk则指出: “双边的立场都非常清楚, 美国队台湾采取的一直是模糊战略,就是不明确说明台湾如果受到中国的侵略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迫使中国谨慎行动,。双方的立场都非常明确,定下了红线,现在美中之间有发生冲突的危险,不仅仅是台湾,也可能在南海等地爆发,目前任何国际问题专家都不能保证中国和美国之间绝对不会发生冲突,即使是意外导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目前还没有办法预测结果。那么两个国家之间能不能建立一个常规的联络机制,以避免发生冲突?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机制存在,双方有军方对话,但并未被制度化,类似冷战时期与前苏联的对话机制能否解决台湾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目前我们面对的是结构性的战略对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进一步强化,一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强势,另一方面美国也不会接受中国成为东亚或世界强国的事实,现在的局势看,危险越来越大,外交可以扮演一个角色,但和不断变化的局势相比,外交的作用并不会很大。”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面对这样的局势,如何解决是明年20大可能要连任的习近平的难题,而如果他成功连任继续执政,是否会在权利稳定后“解决”台湾问题?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普京在乌克兰的行动或许是要吸引美国的,缓解在印太和台海的注意力,不知美国军方高层也要对普京和习近平同时在乌克兰或台湾同时动手这样的局面进行沙盘模拟,但至少对习近平而言,乌克兰的危机却可以成为一面镜子,因为普京在战争边缘的平衡行为,如果在乌克兰得到了回报,有可能会鼓励中国未来在海峡中施展拳脚。

费加罗报文章指出,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相似之处,对共产党来说,其生存负担甚至更重。这是一块在历史上被认为是 "祖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领土,但它的回归也遇到了美国的军事保护。就像普京面对基辅一样,习近平的挑战是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恐吓这个拥有2300万居民的小岛,以便它最终像成熟的水果一样落入他的势力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利用军事威胁和提出对话的手法,为中国领导人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测试案例典范,以测试美国并为危机情况做准备。 分析认为,就像莫斯科面对北约一样,北京担心台湾舆论会在蔡英文总统的主持下不可逆转地背弃它,蜷缩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下,而美国的安全保护伞现在已经公开部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越来越支持。11月,拜登公开宣布美国决心 "保卫台湾",摆脱了其前任所表现出的 "战略模糊"。北京关于入侵威胁的喧嚣声明为被宣传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公众提供了谎言,但却掩盖了其日益紧张的情绪,因为其在台北的势力正在减弱,而国民党12月倡导的公投失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紧张。同时,由于缺少政治牌,北京正努力在军事上迎头赶上,以便能像俄罗斯那样发挥恐吓作用。据五角大楼称,2021年入侵台湾并非 "迫在眉睫",但乌克兰危机提供了 "测试 "一个被内部分裂折磨的美国的机会,面对两个比以往更紧密团结的对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