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吴国光谈布林肯中国政策讲话(二):关于习近平、台海危机

发表时间: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26日发表了对华政策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又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实现的国家。但是美国并不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他说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上届政府谈到了将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分开,这不必要地加剧了北京对美国目标的怀疑,最好予以避免。布林肯讲话中还说,在习主席的领导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变得更加压制,在国外变得更具侵略性。对于台海问题,布林肯说美国现政府的做法在几十年和历届政府中都是一致的。政策没有改变,仍然致力于 "一个中国 "政策,反对任何一方对现状的单方面改变,他说 :“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期望两岸的分歧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26号发表对话政策演讲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5月26号发表对话政策演讲 © JIM WATSON / AFP
广告

本次节目继续请中国问题专家吴国光先生对布林肯讲话中有关习近平和台湾问题的部分予以分析和解读。

法广:布林肯在讲话中提到了习近平。他说:“在习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在国内变得更加的压制在国外变得更具侵略性”……,对一个国家领导人这样点名应该算是比较罕见的外交的行为,那你认为这样的说法对习近平的二十大继续执政或中国政治产生什么影响吗?

吴国光:当然,国际上现在对习近平的批评声是非常强烈的,但是我想来自另外一个国家政府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批评难以影响中共内部的权力运作,如果说有影响的话,那也可能会是一个反作用,就是说习近平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说他才是维护中国利益的人,所以西方和美国有亡我之心,把我(习)当成他们主要的靶子。要理解中国政治权力的运作,如果只是从一个常人的常识立场出发的话、如果只从一个民主国家运作的逻辑出发的话,往往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如果共产党遵循的是常人的常识来运作的话,那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很多现象,包括上海的“封城”,如果根据常识去理解,他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中国共产党权力运作是按照西方的逻辑来运作,那就不会是今天这样一个专制的政权。所以我觉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对于习近平下一步的命运、对于中国共产党内部下一步可能会发生的权力争斗会如何发展的愿望都表达出来了。但是愿望只是愿望,如果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运作是根据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来进行的话,那就会和民主政权是一样的。

但我认为,他这样讲习近平,也可以让习近平反操作。

所以我觉得只谈愿望是不能够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的,实际上我也意识到布林肯在他的讲话中,特意强调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他也有意在强调和中国相竞争的主调下,避免来自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反弹。我觉得他是意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由于控制着中国强大的宣传机器,可以动员中国的民族主义力量,来借美国把中国定义成最主要的竞争者来动员中国的民族主义力量反美,实际上一直也都是这么做的,我想美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可以说清楚实际上中国对于美国的威胁,对于世界的挑战不是由于中国国力的增强,而首先是由于中国这样一套政治制度,我想如果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还可以再讲这个制度是让中国一般民众的公民权利、政治参与权利,甚至生活中非常基本的一些自由都被剥夺了,让中国人生活在物质生活很丰富的情况下,却生活在那样一个缺乏公平,没有正义,最近几年更为严重地被剥夺了基本权利的状态中,如果把这些话都讲清楚了,我觉得可能更容易避免来自中国的反操作。

所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外的声音要想直接影响其内部运作应该都是很困难的。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当然只能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是作为一个政治操作者,他应该在表达愿望之外,应该能够有更直接的操作的措施。如果你有办法来影响中国的政治权力的运作逻辑,当然更好,但是他也同时讲了,他并不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而习近平本身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产物,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体制中成长起来的,从中国共产党的体制上得到这个位置的,所以我认为根本的问题是,这个讲话的盲点就是没有认清政治制度的根本分歧。

这个讲话的盲点就是没有认清政治制度的根本分歧。

法广:布林肯在他的讲话中也提到了台湾问题,我们知道美国总统拜登最近在日本访问时,也再次承诺会在台湾受到武力攻击的时候保护台湾,但是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都先后出面说是“口误”,而美国还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布林肯在他的讲话中也说,美国的台湾政策是没有改变的......您如何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断地反复的说法呢?

吴国光:这个问题的关键也是我所讲的要看他做什么,而不是只看他讲什么,当然讲什么很重要,但是做什么更重要。如果从美国政府最近几年讲什么上来看,他们每次往前走一点——也就是往支持台湾的方向倾斜一些,然后马上又会缩回去,又会回到原来的讲法上,但是也还是一直在沿着更支持台湾的方向走,只是走了以后又会返回。

在做的方面,我们也看到美国增加了对台湾的军事上的支持,也有更多的一些相当层级的官方来往,对台湾民主的欣赏和支持也比以前增加了,但是还没有走到——比如说,在这次新冠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台湾还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还是国际社会的孤儿单独奋斗。美国至少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走到像在世界贸易组织中那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行政特别区三个独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在世界卫生组织中是否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模式?目前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但是总的来说是在朝更加支持台湾的方向走。

那么,为什么在说的方面会往前走一点又往后退一些呢,我认为可能有外交上和战略上的考量。

外交上所讲的话不能全信又不能全不信,外交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游戏。我觉得拜登总统前一段时间明确地讲,如果台海发生武装冲突,美国会支持台湾。这是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国际关系中所谓“1972框架”建立之后的一个大的突破。这个突破势必引起巨大的震动。这个震动必须要用外交上的往回走来减弱。那这就是为什么不论美国哪个层级的官员在这个问题上走了一步之后,都会往后缩一缩,这是外交上的平衡的动作,那前面讲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相信是真的,因为是真的,所以必定有很大的震动,所以必定要反过头来平衡稳定当前的局势,免得发生一系列的会引起失控的后果。

第二点,1972的框架中,美国的战略模糊就是承认台海两岸都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这个话本身就有很大的余地。1972年1月在“上海公报”的谈判过程中,翻来覆去磨了很长时间,以至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了上海之后,上海方面本来准备的很多热情的接待措施都被撤销了,想给美国一个冷脸看,意思是,你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不让步的话,你们的这次访问就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最后是玩了一个字眼的游戏,但是实际上也把立场明确和微妙地表达了出来,就是美国acknowledge (知道)台海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方面把它讲成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实际上。美国的原话是“美国知道(你们)台海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也是当时的现实。当时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是承认一个中国的——中华民国。

现在的问题是,台湾是否还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如果台湾不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那么当然美国的认知就是另外一个情况,这个问题讲起来就比较长和比较微妙……我想表达的是,为什么美国之后一直都保持战略上的模糊,不承诺武装军事支持台湾——如果台湾遇到来自大陆的军事武装侵略的话——我想原因在于,它不愿意看到台湾在这样一个美国明确承诺军事支持的情况下增加胆量,直接宣布独立。所以这个战略模糊是一个双重威慑:一方面要威慑中国不要采取军事冒险行动;另一方面又要威慑台湾不要采取政治上的进一步往前走,一直走到宣布独立,让中共被逼到墙角不得不采取军事动作,进而让美国不得不面对是否介入这个军事冲突的困境中。这就是从1972年以来,美国一直在玩的双重威慑的游戏。

但是现在情况可能大大的改变了,其一就是美国现在把中国定义为世界秩序的最大挑战者,也就是美国主导地位的最大挑战者,甚至是唯一的挑战者。布林肯这次也强调说,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和这个意愿要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实际上他也是在说俄罗斯的做法根本构不成对世界秩序的挑战——可能有这个潜台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看到,特别是最近十几年以来,中共对台湾要采取决定性动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军事上的准备也越来越加剧,这就表明台海未来出现军事动作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美国首先就要威慑中国不要采取这个动作,至于台湾是否会走向独立——实际上台湾事实上已经独立——已经不是主要的威慑对象了。但是也不能说这个威慑就完全不存在,因此一方面拜登直接说会军事支持台湾,另外一方面又通过其他的途径往回收一收,这也给台湾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意思是不要因为我讲了这句话,明天你就会宣布独立,成为台湾共和国。这会产生一系列的难以预料的失控的事态,我想可能是这样一定的原因。

非常感谢吴国光教授接受法广专访。

另外,根据中国官媒报道,对于布林肯的对华政策讲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做出回应称,美国务卿布林肯的中国政策演讲是“渲染中国威胁,抹黑中国内外政策”,目的是打压中国发展和维护美国霸权。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