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探访云南巧家县石漠化发展与治理

云南省巧家县是云南省岩溶地形的典型县域;岩溶地区的石漠化发育相当典型。记者近日走访了巧家县,探访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石漠化发展和治理的相互作用。

广告

巧家县位于昭通市西南,云南省的东北部。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57公里,总面积3245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9%。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总人口5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6万人,占95.5%。

云南省的地质学家在当地考察后认定,该县岩溶面积高达1520.68平方公里,岩溶比为46.86%。而石漠化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以铅厂、药山、蒙姑、崇溪等乡镇较为集中。

该县石漠化总面积514.66平方公里,占岩溶面积的33.84%。“其中,重度113.57平方公里,占22.07%;中度214.23平方公里,占41.63%;轻度159.86平方公里,占36.30%。”

巧家县的岩溶地貌占据了国土总面积的46.86%,广泛分布且蕴藏量极大的碳酸盐岩是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发展的基础。

由于受金沙江、以礼河、牛栏江这三条主要河流及荞麦地河、马树河等支流的强烈切割,造成山体裸露,更兼构造运动强烈,特定的自然环境促成了石漠化的发育。

此外,巧家县在西汉年间建县,人类活动历史较长。

岩溶山区人口不断增多,人口密度较大,造成人口包袱过重,耕地日趋不足,村民为了生存,不惜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致使有限而宝贵的石山森林植被屡遭破坏,也促成了石漠化的漫延。

49年后,石漠化随着人类活动的现代化而缓慢增长。进程尤其在两个阶段中最为明显。一是大跃进以后的五年左右,原因是大炼钢铁,森林遭到大面积破坏;二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年期间,部分山地被分到个人管理,森林也遭到了大面积破坏。

此外,工业化的影响也加剧了石漠化的进行。虽然工业并不发达,但矿山开发对地貌的影响较大,主要集中在茂租、东坪、新店、铅厂等乡镇。

由于日渐发展的石漠化进程,在这些地区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石多土少、植被覆盖率低、透水性强、地表渗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等现象,导致农业用水及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当地政府的缺水调查显示,石漠化区域内应灌而未灌田地15万亩,在新华、金塘、蒙姑、中寨、大寨、铅厂、崇溪等乡(镇)比较突出。有4万多户19万人的饮水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在这些石漠化地区中,由于土地保水保肥能力差,地表水缺乏,水利化程度低,旱涝灾害频繁,岩溶石山地区土地产出率低,平均亩产粮食仅120余公斤,当地农民生活相当困难。

由于大面积的石漠化分布,这里的水土流失严重。据官方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836.6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6.58%。

在这个农业人口占95%左右的县份。耕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中海拔以上山区,陡坡地的耕种往往存在粗放耕作,掠夺性利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退耕还林还牧、恢复植被十分困难。

而轮闲季节因耕地缺少植被覆盖,大量表土层受风力、降水等因素的影响,石漠化面积不断增大。可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政府最近启动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将其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主要项目有,在全县19个乡(镇)实施坡改梯,改跑水、跑肥、跑土的坡耕地为保水、保肥、保土的梯田、梯地。在全县崇溪、蒙姑等17个乡镇范围内拟建小水窖2千多个 。

由于一部分岩溶石漠化区域内环境非常恶劣,难予生存甚至已完全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迁居到生存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等。

工程开展几年来,由于资金缺乏,并不顺利,其成效如何,仍然有待检验。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