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人权

北京市试验通过手机掌握公民行踪

北京市官方正在试验以中国移动的北京1700万手机用户数据为基础,建立“北京市市民出行动态信息平台”,掌握市民行踪,为交通、人口管理等政务提供服务。

手机
手机 Photo : Denis Charlet / AFP
广告

但有批评者就担心,这一平台使官方监视每手机用户行踪的做法公开化,更可能被用于维稳,且公民个人信息有被转卖流失的风险。

《北京晨报》报道称,北京市科委的方案提出,以中国移动1700万手机用户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蜂窝位置技术获取手机用户活动的实时信息,建立出行动态信息平台。

这一平台将通过用户手机,掌握选定区域的人口数量分布以及人口在不同时间段的流动分布情况,为“政府部门规划交通布局、人口管理等服务”,未来还可能发展“个人定制业务”。

利用这一技术,监控方将可获得居民的居住工作情况,选定区域的人口数量分布以及人口在不同时间段的流动分布情况,精准掌握市民出行行为。

交通方面,政府将可通过发布动态出行信息,提高市民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北京市科委社发处副处长李国光介绍说,“除了服务交通外,对于人口管理也很有帮助,比如某一地区在某一时间的人口数量,通过手机定位获取的信息将更加全面。”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正式立项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期选定的地点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

对市民对这一技术被滥用的担心,李国光回应说,“在数据服务的过程中,将严格执行隐私保护,对用户开放的数据并不针对个体。”

而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正开庭审理一起北京市司法史上最大的“买卖个人信息”案。

这一案子中,多名电信行业员工被控利用技术手段,将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这些信息往往转手落入调查公司、侦探公司之手,多个环节从中牟利。

例如,庭审中,被公诉方指控,北京京驰无限通信技术公司运维部经理谢新冲,私下为多家调查公司提供手机GPS定位服务,收取费用,获利9万元。

庭审显示,京驰无限公司与中国移动有合作关系,双方签有协议,由京驰公司负责手机GPS定位业务,谢新冲是这项业务的负责人。

此案中23人涉案,更增加了公众对个人隐私被侵害的担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