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区选投票率创新高 建制大胜影响立法会选情

全港逾120万选民在首次引入可晋身立法会的「超级议席」的区议会选举中投票,临时投票率为41.4%,较上届高出2.57个百分点。但高投票率无助泛民主派候选人,泛民只取得83席,众多明星级立法会议员「放下身段」转战区议会均告落败,只有五人成功连任和胜出;相反,建制派成为大赢家,民主建港联盟一党已取得136个议席,占民选议席33%,比上届增加21席,预计对建制派明年立法会选举选情有利。

广告

综观报章社论分析,泛民选战惨败的原因是地区工作不足;泛民分裂、兄弟阋墙;以及部分举措不得民心,包括为外佣争取居港权利的诉讼令市民忧虑工作和社会福利资源会被分薄等,《信报》更指出,泛民内部分裂加深,导致以激荡形式推动民主运动,要避免香港政治生态向激进势力或任何一方倾斜,理性选民的选择倍加重要。而《香港经济日报》亦忧虑,一派独大,对香港政治生态发展不利,期望两派互相制衡。

经点票后,412位民选议员今早(7日)陆续诞生,建制派取得195个议席,比上届增加46个议席;连被指不是同路人的人民力量一席在内,泛民主派保有83席,比上届损失12席。但港府稍后可委任最多95人出任区议员,届时建制派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导师蔡子强指出,泛民在区议会所占的议席减少,地区「桩脚」力量削弱,将大大影响泛民循地区直选进军立法会的势力,而建制派新增票源多于泛民,更值得泛民深刻反省。

区议会是香港最早和最基层的民选架构,有约三十年历史,今届首次引入「超级议席」,十七名「降格」参选区议会的立法会议员中,只有十人获胜,泛民和建制各半,但建制派立法会议员的得胜率是百分之百,而泛民的得胜率只有41.7%,胜出的分别为民主党的何俊仁、涂谨申及甘乃威;街工的梁耀忠和民协的冯检基;至于胜出的建制派议员则有民建联的刘江华、叶国谦、李慧琼及黄容根,以及专业会议的梁美芬。

由于泛民原拟支持循超级议席参选的职工盟议员李卓人落败,泛民明年的立法会选战相信要重新部署;而建制派内部亦分拆数队出战,有声音要求让新生代接捧,以致复出的工联会「票后」陈婉娴得胜后亦表示,要与党商量才决定明年是否循超级议席参选立法会。

人民力量狙击致21区泛民双输

以所获议席计算,建制派大胜,头十位依次为民建联(173席)、民主党(47席)、工联会(29席)、公民力量(16席)、民协(15席)、自由党(9席)、新民主同盟(8席)、公民党(7席)、街工(5)和新民党(4席)。至于号召「票债票偿」而狙击泛民,导致泛民分裂的人民力量,参选62人中只有1人保持席位,在21个选区导致泛民双输局面。

若以派出候选人与成功当选人士的当选率计算,成绩最好是民建联,当选率达74.73%,而激进的社会民主连线和职工盟全军尽墨,当选率是零,当中,社民连的跌幅更是最大,由上届的20%得胜率跌至今届的零。简单而言,得胜率上胜的政党分别是建制派的民建联、自由党(37.5%)和工联会(10.42%),以及泛民的民协(57.69);得胜率下降的政党有民主党(35.61%)、新民党(33.33%)和公民力量(76.19%)。

行政长官曾荫权对投票率增加表示高兴,他7日表示,参与率高显示市民公民意识加强,支持地方选举及区议会工作,可喜可贺,在民主过程中踏出坚实的一步,期望市民继续支持未来的几个选举。

在今日揭盅的412个民选议席中,得票率最高者是参选北区的民建联区议员刘国勋,取得4791票;而最少票的是参选西贡区的无党派候选人陈艳珠,只取得16票。她与并他50名得票率不吹5%的候选人一样,要被没收3000元选举按金。
区议会一届任期四年,就地区事务向政府提供意见,由于对政策影响力不大,过往不受重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