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国际纵横

廖信忠:周子瑜事件伤害两岸关系令人遗憾

发表时间:

在2016年台湾大选结束之后,本台记者在台北采访了《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先生,请他谈谈眼中的大选。相比政治人物和学术研究者,廖信忠对两岸民间的隔阂与交流倾注了更 多的注意力。他对周子瑜事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表达了痛心,并期待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年轻人都能够持续地增加交流和理解。

广告

 对于很多关心台湾的大陆人来说,最初的入门读物很可能是2009年出版、并畅销一时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该书作者廖信忠生于1977年,2000年后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他在交往中发现大陆人对台湾充满热情、却所知有限,因此编写了这本“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2014年,他再接再励出版了该书第二辑,随后又出版《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以及文化旅行指南《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在2016年台湾大选结束之后,本台记者在台北采访了廖信忠先生,请他谈谈眼中的大选。相比政治人物和学术研究者,廖信忠对两岸民间的隔阂与交流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他对周子瑜事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表达了痛心,并期待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两岸年轻人都能够持续地增加交流和理解。


RFI;廖先生您好,感谢接受法广中文部的采访。您是畅销书《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以您作为游走海峡两岸的台湾人身份,如何看待2016年总统和立委大选?大选结果有超乎您预期之处吗?

廖信忠:本来几乎所有台湾人  包括我在内  对这次大选的结果基本上是没有悬念的,大家都预期蔡英文当选,民进党得胜。但是超乎预期的是选前一天的周子瑜“台独”风波。当然这次事件不会直接影响到蔡英文的当选,但是对于立委席次来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很多人预估国民党可能因此丢掉十席左右。

因为我们看到,这次(民进党和第三势力的)很多新晋立法委员挑战当地任期已经很久的国民党籍立委,结果都是险胜,可能差距只有几千票甚至几百票。很多人认为,这次周子瑜事件在短时间内发酵,而且很快影响到台湾年轻选民返乡投票的意愿,助推了民进党以及第三势力的年轻候选人一把,让他们能够以微弱优势击败国民党候选人。

这次周子瑜和以前影响两岸人民情感的类似事件  比如张惠妹国歌事件、或者更早以前的飞弹危机、甚至千岛湖事件  都不同,这一次完全是借助网路快速传播、舆论爆发造成的。当然也有一些大陆网友相信,事件背后有独派媒体操弄,这些我们另当别论。但这一事件的确造成国民党措手不及,习马会营造出来的和谐局面几乎一夕之间被摧毁。

 RFI: 您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人民在情感上的沟通和理解。当年在千岛湖发生针对台湾游客的刑事案件之后,由于大陆地方官员处置不当,造成台湾民众的恶劣观感,后来台湾在争取加入世卫组织时也出现类似现象,您认为这次的周子瑜事件能和此前情形相提并论吗?

廖信忠:这次事件和此前相比,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都属于一场公关危机。不管台湾还是大陆,反应都太慢。就周子瑜事件而言,它在一场本来认为毫无悬念的选举前夜爆发出来,大家都反应不及。如果说这件事情有什么能够让我们反省之处的话,就是台湾和大陆两方面都必须适应新时代网络舆论引爆的力量。我个人觉得的确非常遗憾,因为过去多年营造出来的两岸年轻人交流的局面,这次被伤害得非常严重,以后可能需要花更大力量来弥补。

 RFI: 我们看到这次立委选举中,民进党和“时代力量”都有非常年轻的候选人当选,年轻世代的声音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您认为这次国民党的惨败和台湾年轻世代的崛起有必然关系吗?

廖信忠:我觉得肯定是必然结果,因为以所谓“首投族”来说,这次大选是他们第一次投票,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肯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投票,而年轻世代很大部分都是支持民进党和第三势力的。相反,现在投票支持国民党的这一代人会慢慢凋零。而且国民党一向不够重视年轻选民,总是给人一种家长式的态度,认为年轻人被民进党洗了脑,只要本党好好做导正工作,总有一天这些年轻人会被“拨乱反正”,回过头来投国民党的票。这种想法和台湾当下年轻世代完全脱节了。

对于台湾二十多岁的年轻世代来说,不管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都是他们一出生就已经存在的政治产物了,已经算是“老东西”了。但是民进党现在在用心经营年轻人、尤其注重网路宣传和新媒体,相比而言,国民党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所以这次国民党惨败,“首投族”和年轻选民群体是个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因素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

 RFI: 您觉得通过这次选举,台湾选民的身份认同和国族认同有没有变化?对“台湾主体性”的强调是不是更显著了?

廖信忠:台湾主体性这个议题说来很复杂,但是用最直观的例子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代的年轻选民、尤其是“首投族”,第一,他们出生的那年(1996年),台湾人第一次有民选总统的经验,第二,1994年台湾的身份证上取消了“省籍”一栏,不再有湖南、广东或者本省人的区分,因此这一代台湾年轻人心中天然地认为“我是台湾人”、“台湾是个正常的政治实体”,这是这代年轻人的普遍想法。

 RFI: 这也就是蔡英文所说的台湾年轻人“天然独”的意思吗?

廖信忠:“天然独”是一种比较文艺的说法,它背后的脉络就是说,这一代台湾年轻人觉得台湾理所当然是一个正常国家,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领导人,而对岸的中国大陆则在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他们几乎完全没有去考虑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应该要怎么改变。在我看来,现在台湾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没法了解大陆,而是不想去了解大陆。

 RFI: 以您在台海两岸的经历来判断,大陆方面可能会如何应对蔡英文上台?会采取强硬措施吗?

廖信忠:我认为两岸之间在政治上会有一段“稳定但冷淡”的时期,但是这不会阻碍两岸民间交往越来越热络,包括双向的旅游和经商  我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大陆朋友来台湾开公司做生意,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去大陆寻找工作机会。

 RFI: 台湾民主化以来经历了这么多次选举,特别是国民党和民进党都各自经历了一轮完整的政党轮替,在您看来会不会对大陆产生某种触动?

廖信忠:我个人觉得,台湾民主化这二十年来,有一些成功例子,但失败例子也蛮多的,其实可以作为大陆一个很好的借鉴、一块“试验田”。但是要说两党有没有可能通过这种民主机制的建立来推动大陆民主化?我看不出来他们有这么大的抱负。因为以民进党来说,以往情况是他们一向把大陆当作某种意义的“不存在”,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把大陆议题当作选举语言来操作。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陆一直在对岸存在,所以民进党上台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我认为民进党最终还是要回到“九二共识”,因为这不仅是两岸的共识,同时也是台湾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和大陆交往的方式。以现实面来说,(承认九二共识)也是最实际的方式。

 RFI: 所谓“九二共识”,大陆倾向于强调“一中”,而台湾强调“各表”, 但是从这次周子瑜事件来看,台湾女孩挥舞中华民国国旗都被认为是“台独”,可见“各表”的余地非常有限。

廖信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理问题。其实自从苏起提出“九二共识”的概念以来,关于这个问题的法理讨论非常之多。但是从最实际、最能被两岸政府接受的情况来说,我们只能承认“九二共识”的确存在,至于它究竟是台湾说的“各自表述”还是大陆说的“一个中国”,苏起先生本人也说,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模糊空间。在大家都承认这个模糊空间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展开一些实际性的交往。

 RFI: 有观察人士担心,中国大陆的民族主义和台湾围绕主体性建构起来的国族认同,最终可能会发生摩擦和碰撞,甚至以武力形式表现出来。您作为旅居大陆的台湾作家和观察家,有没有这种担心?

廖信忠:其实我是不太担心这个问题的。现在从网民心态来说,台湾和大陆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只愿意相信自己本来就相信的东西,不肯去接受对方实际是什么样子。比如台湾的网民把自己封闭在岛内,无视大陆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而一些大陆网民也是把台湾不好的一面特意拿出来放大并嘲笑。

我觉得以蔡英文任内的未来四年来说,民间交往其实比官方交往更重要。台湾年轻人应该多去大陆看看,想法会比关在岛内变化很大。大陆年轻人如果有机会来台湾,也会发现台湾人其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友善,和网上流传的针锋相对暴烈形象完全不同。大家都需要这种互相往来的沟通。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