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三峡大坝

专家辩称三峡大坝没造成极端天气

中国近年来频频出现极端天气,不是大旱就是暴雨,甚至出现有如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有人归咎地球暖化,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大坝所造成的。正在北京出席两会的多个气象专家都分别表示,不要把极端天气气候归罪三峡大坝,认为三峡大坝对周边地区气候影响微不足道。

中国旱灾严重
中国旱灾严重 net
广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记者大陆媒体采访时表示,三峡大坝对周边地区气候有些许影响,但微不足道。他说,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的影响,缺乏科学依据,也很难得到科学界的认同。

     而全国政协委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表示,三峡水库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就是湖北、重庆部分地区的水面增加了1500平方公里左右,水面蒸发范围大了,局部地区降水量增加了,但范围极其有限。三峡周边区域比三峡水库面积大几千、几万倍,三峡及周边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因此三峡水库对三峡周边这么大区域的天气而言,影响是很小的。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相信,三峡大坝工程对极端天气有一定的影响。2006年9月国际水利专家沃克马费理森发表论文指出,只要是水坝都会造成周遭的微气侯改变,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在规划的时候,工程人员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将这个影响减致最少,或是导向有利的方向。

 费理森谈到在三峡大坝影响周遭气侯的预测模型中,最坏的情况就是产生所谓的「封箱效果」,也就是大坝在夏天时,封住了下游入川的水气,导致干旱,大坝蓄水后,本身丰沛的水气却因为四川盆地原本的闷热特性而无法凝结成雨。但是到了冬天,同样的丰沛的水气也无法离开四川盆地,但是受到北方蒙古冷气团的影响,四川盆地的温度还是会急遽下降,两者的结合,将可以产生大规模的暴雪,而且因为三峡大坝本身就会不断的提供盆地上空丰沛的水气,这样的暴雪可能会长达数个月。

 但中国工程院去年底发布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综合卷》指出,三峡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川渝大旱与暴雨和三峡工程没有必然联系;汶川地震并非三峡水库蓄水触发;库区地质灾害是可以控制的;三峡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河势总体未发生巨大变化。

    郑国光说,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体面积扩大了、水位升高了,是增加水分的内循环,到大气中的水分增多了。但大区域范围的水分循环并不会因为局部地区的地表改变而改变。外循环对降水的影响占95%,内循环对降水的影响仅占5%,因此三峡水库与这个区域的降水因果关系很弱,不应该把三峡水库与周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联系起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