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COP15/国际/生态环境

昆明COP15开幕 中国的环境议题态度受关注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第十五次会议(COP15)周一在中国云南省会昆明开幕了,这个会议势必要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协议,目标是到2030年让全球30%的地球得到保护,以制止未来十年对生物的破环。COP15是中国首次承办全球性环境议题峰会,自然也吸引了全球的注意目光,北京在这次会议做出的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承诺受到关注。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与西方国家有野心勃勃的方案不同的是,中国显然更加务实,希望让这次峰会确定的框架性目标在未来都能够实现而留名青史。

COP 15 在云南省昆明举行. (Photo by STR / AFP) / China OUT
COP 15 在云南省昆明举行. (Photo by STR / AFP) / China OUT AFP - STR
广告

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第一阶段会议要完成除“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外的各项议题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则要在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审议和决定。

 

法国《世界报》今天刊等记者Perrine Mouterde的报道,她指出,虽然第15届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与本月底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开始的关于气候变化的COP26相比,似乎引起人们的兴趣较小,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也非同寻常,因为该公约的签署国必须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协议,达到在未来十年内停止对生物破坏的目标。

“主战场开始,仍有许多障碍要清除”

由于Covid-19造成的健康危机,已经导致第15届缔约方会议数次推迟,最终将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是从周一到周五,主要是具有仪式感的场面和线上讨论,但仍将看到北京正式接管了会议的主席位置。报道称,预计约有1500人到昆明出席会议,其中包括极少数外国人,他们主要是外交官或驻中国机构的代表。第二阶段是面对面的谈判,也将是导致新的全球框架的通过机会,计划于2022年春季进行。

据世界报称,总部设在美国的环境智囊团世界资源研究所的“食品和土地利用项目”主任摩根-吉勒普西认为,尽管今年十月份举行的第一部分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是仪式性的,但它应该成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开始展示他们为未来十年的目标、资金和行动制定雄心壮志的时刻。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的国际政策官员乔治娜-钱德勒(Georgina Chandler)补充说:"本周的会议是主战场的开始。我们仍有许多障碍需要清除,如果我们要在6个月内实现一个雄心勃勃的框架,我们需要紧急克服这些障碍。”

在周一的开幕式后,来自约10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部长们的虚拟峰会定于周二和周三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在峰会上发言。绿色和平中国的环境政策专家李硕解释说:"我们将不得不观察他(习近平)是否宣布一些在国家层面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新内容…" 专门从事环境法的组织Client Earth在中国的代表Dimitri de Boer则预测说,北京会把一些牌放在桌子上,并希望能在全球层面以及国家层面开创出一种势头."

北京未来的承诺和行动可期?

在中国西南部重镇“春城”昆明举办的这次会议实际上也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大型环境峰会,但世界报记者指出,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北京都还没有将自己定位为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动员的先锋之一。与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一样,中国即没有加入任何为推动某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而形成的国际主要联盟,也没有签署 "领导人对自然的承诺"宣言,已经有大约60位政治领导人在他们签署的这个宣言中承诺采取重大行动来解决全球紧急情况。

法国发展署生态转型部主任Gilles Kleitz也指出,迄今为止,很少看到中国在外交领域的努力,"包括在保护30%的土地和海洋的问题上,在经济转型议题上,中国都做得非常少,甚至什么都没有做。而且中国也可能尽其所能地在政治上保持中立。

北京希望现实的承诺

世界报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似乎是在2022年春天通过一个可以真正实施的全球框架。西方正在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协议,但中国人首先想要的是现实的承诺,"来自昆明的迪米特里-德波尔说。这就是北京希望留下的遗产:本届缔约方会议必须是一个实现承诺的会议。十年前在日本通过的20个 "爱知目标",其目的已经是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侵蚀,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得到完全实现。

7月公布的最新版本的全球框架草案中,可以看到到2030年让全球30%的地球得到保护的雄心,而现在得到了70多个国家的支持。中国可以加入进来,但只针对土地部分。现实是,如今只有8%的海洋和17%的陆地受到保护,这就使未来保护 30%的目标更加难以实现。与此同时,安全和军事问题也使海洋空间的保护成为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

“生态红线”

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提出了 "生态红线 "的概念,围绕着对环境具有重要功能的地区划定了生态红线。这些区域约占全国面积的25%,它们是根据三个标准科学确定的,包括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确保饮用水供应、土壤肥力等)和减少风险(防止侵蚀、洪水等)方面的重要性。

再回到昆明峰会的会议日程上。据报道,在高级别政治领导人的讨论结束后,预计将于周三通过一项 "昆明宣言"。根据9月底分发的草案版本,该文本 "注意到许多国家为保护其30%的土地和海洋所做的努力和承诺"。预计该宣言还将重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构成了 "生存威胁",需要采取 "紧急和综合 "行动,以便能实现 "经济和社会所有部门的转型变革"。从现在到2022年春季,需要取得很多进展,特别是在目标的追踪和融资方面。

世界报的报道最后指出,最近的研究表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每年至少应增加100亿美元。虽然9月份有9个慈善基金会承诺在2030年之前为保护大自然提供50亿美元,但调动足够的资源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将于2022年1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面对面谈判会议,对于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截至目前,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