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盟/中国/经济

中国欧盟商会:疫情下在华欧洲公司迷雾中摸索前行

中国欧盟商会6月10日发表了其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共同进行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0》报告。报告 ,“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的情况下,在中国经营的欧洲公司不得不在迷雾中摸索前行。”

欧盟与中国旗帜资料图片
欧盟与中国旗帜资料图片 © 路透社图片
广告

报告介绍称,两家机构进行的这一调查始于今年2月,因此受到新冠肺炎等近期发生的动荡影响,许多调查结果不再能反映大多数经历了上半年事件的会员企业的观点。但2019年的财务报告显示明显的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物流、化工、石油、建筑和汽车行业:来自这些行业的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去年出现负增长在所有受访者中所占比例最高。此外,中方改革缓慢推进,中国有选择地对外开放取得的进展也相对有限。据其官网介绍,中国欧盟商会由51家会员企业于2000年成立。会员总数如今已突破1700家,在中国九个城市设有七个地方分会。

依照这一调查结果显示,有41%的受访企业表示在2019年注意到了一定的市场开放。然而,大多数进展集中在解决表面问题,仍缺乏为建立真正开放,公平竞争的环境所进行的深刻、实质性改革。另有近半数的受访者指出仍然面临市场准入的阻碍:15%的受访者表示面临着直接障碍,例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30%的受访者表示面临着行政许可程序不透明及复杂、冗长的行政审批程序等间接障碍。还有49%的受访会员表示其过去一年在华开展业务变得“更为困难”,这一数据相较去年有所改善,同比下降4%。

报告称,“令人担忧的是,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在2020年将以牺牲私营企业为代价来获取新的发展机遇,数据同比增长7%。在全球疫情爆发的不稳定环境下,政府愈发将国有企业作为实现经济稳定的保证和支柱。”报告指出,“不充分的市场化正促使中国滑向‘一个经济,两种系统’的经济模式。一方面,市场的力量越来越大,政府所采取的现代监管机制也更贴近国际标准;可另一方面,经济的关键领域仍由国有企业巨头把控,一些私营企业被束缚,或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对此,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夏澜提出,“中国拥有成为领导全球复苏的实力和经验,不过这也代表着巨大的责任。” 她说, “中国国内的市场改革从未如此必要;于此同时,基于对等原则,为进一步加强和升级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当下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是迫切需要的。” 此外,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认为,“尽管新冠疫情的爆发造成了艰难的全球环境和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欧洲公司总体上仍坚定致力于中国发展, 63%受访者表示中国仍然其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他说,“欧洲公司‘在中国,为中国’,这既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创新的产业生态系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