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聚焦非洲

保护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洲三国申遗成功

发表时间:

本月中旬,非洲三个国家的三种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成功申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来自刚果(金)与刚果(布)的刚果伦巴音乐(Rumba Lingala);来自摩洛哥王国的柏柏尔人传统马术(Tbourida)和来自塞舌尔的奴隶舞蹈穆特亚(Moutya)。

聚焦非洲
聚焦非洲 © 网络图片
广告

穆特亚是由 18 世纪早期与法国定居者一起抵达西印度洋群岛的黑奴带到塞舌尔的。这种舞蹈在印度洋有很多变种,有毛里求斯的赛加“séga”或留尼汪岛的马罗亚“maloya”。这种舞蹈最初是奴隶们在远离种植园的森林中,围绕篝火,伴着山羊皮鼓的鼓点,在夜间秘密进行的。穆特亚是一种奴隶抵抗舞蹈,表达奴隶的痛苦、日常生活的困境、奴隶主的剥夺和不公正待遇。这种舞蹈使用的基本乐器是:山羊皮鼓、椰子、金属三角、炊具和可以敲响的器皿……尤其是山羊皮制作的鼓,一场穆特亚至少需要三只鼓,这是穆提亚的基本乐器。仪式开始于在明火上加热羊皮鼓。伴随鼓皮地加热,音乐家开始设定鼓点和节奏。男人和女人用歌曲互相问答,然后开始跳舞,通常是成对的,伴随着臀部和胯骨的摇摆。舞者上身保持笔直,虽然身体靠近,但相互不能触碰。

1976 年塞舌尔独立后,塞舌尔当局希望打造克里奥尔民族身份认同,对穆特亚舞进行了政策推广和支持。 所谓的克里奥尔民族认同,泛指拥有法国西班牙祖先的非洲人或美洲人,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混血民族认同。

这种文化混血也表现在刚果伦巴音乐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对于流行于刚果河两岸的伦巴音乐,无论是金萨莎还是布拉柴维尔的专家都会将其起源定位于古代刚果王国,这是非洲班图人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大西洋海岸及刚果盆地建立的王国,疆域包括现在的安哥拉、加蓬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在那里流行着一种名为 Nkumba 的舞蹈,意思是“肚脐”舞,这是一种男女肚脐对肚脐的舞蹈形式。15世纪晚期,葡萄牙人来到这里开始奴隶贸易,直到19世纪早期奴隶贸易结束,班图王国衰落。据传这种舞蹈通过奴隶贸易带到美洲。在北方诞生了爵士乐,在南方诞生了伦巴。这种音乐后来又以唱片的形式被商人带回非洲。

1880年,刚果沦为法国殖民地,1884年的柏林会议又将刚果以刚果河为界,划分为法属殖民地和比利时殖民地。1910年法国设立法属赤道非洲,包括现在的刚果共和国、加蓬、乍得和中非共和国,布拉柴维尔被定为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属赤道非洲没有追随法国本土的亲纳粹维希政府,反而支持戴高乐将军,因此1940年-1943年的布拉柴维尔成为自由法国的象征。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被灌制成78转唱片的古巴伦巴音乐从停靠在西非港口大西洋货船上的古巴水手那里流入非洲,在科特迪瓦,利比里亚水手中间交换,最后抵达法属布拉柴维尔和比属雷堡城。EMI78转唱片共发行了250个单曲,构成了刚果伦巴的起点。它们由刚果河两岸大城市中的希腊杂货店老板销售,在收腰留声机上播放。 一些人注意到这种音乐的成功,于是在杂货店后院搭建了简陋的录音棚,起初翻唱古巴西班牙语伦巴,直到一位刚果河船舶检修工人创作的第一首刚果伦巴<玛丽 路易斯>于1948年由雷米斯单曲发行。很快,非洲林加拉语取代了西班牙语和刚果上流社会使用的法语。刚果伦巴正式诞生了。

上世纪40到50年代末是古典伦巴时代,而真正赋予伦巴音乐刚果身份认证的是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非洲音乐家,吉他手,作曲家佛朗哥,他将其充满魔性的吉他即兴演奏带入刚果伦巴并使其公式化,使刚果伦巴变成一场夹带长时间即兴吉他演奏的标志性非洲音乐形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扎伊尔,也就是现在的刚果(金)政治局势恶化,驱使一些刚果伦巴乐队转战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他们在东非和中非掀起伦巴舞狂潮,七十年代后期,斯瓦希里语的伦巴歌曲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广受欢迎。

今天,刚果伦巴已成为一种涉及音乐,舞蹈,时尚与生活方式的文化现象,是刚果河两岸真正的民族象征。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