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美国/中国

经济问题是中美“价值”冲突的核心

《世界报》专栏作家阿兰·弗拉雄(Alain Frachon)4月8日刊登评论文章,探讨西方人难以与中国提及人权议题的原因,他认为各国与商业大国中国交往密切,形成多层不同方式的互动关系,但是人权价值理念需要提倡。

美国拜登政府倡导人权价值
美国拜登政府倡导人权价值 Getty Images via AFP - ALEX WONG
广告

《世界报》专栏作家阿兰·弗拉雄认为在国际舞台上捍卫人权可能会造成经济损失。 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有点残酷,让人难以接受,而且很少被讨论。

问题是如何平衡商贸交易的巨额利润与谴责酷刑?各国需要减少失业的困扰同时如何捍卫其他国家少数民族权益?

其实建立自由民主体制和被普遍接受的民主制的原则不应该被上述问题困扰,然而,这些问题成为美国与中国之间冲突的核心,让北京和华盛顿争夺世界领导地位具有特殊性。

拜登领导的美国

乔·拜登领导的美国再次关注人权议题。美国希望促进民主,谴责对政治和民主自由的攻击。 美国恢复外交中倡导“价值”的传统,弗拉雄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单打独斗不同,这是由于特朗普本人崇拜独裁的个性,也因为他认为美国不需要给任何人任何教训。

美国恢复有“价值”的传统外交受到盟国的欢迎,但是也非常难以付诸实施,特别是在与中国关系方面。因为在冷战时期,西方应对苏联,两个对峙阵营没有错综复杂的经贸交往关系,因此当时的情况相对简单。

激进的扩张主义

在美苏冷战期间,两国间每年的贸易额约为20亿美元。 如今,在中美之间,每天的贸易额就高达20亿美元。 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间,即使在特朗普期间进行的关税贸易战,商贸交往的分量都是北京和华盛顿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战略因素。

为应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激进扩展趋势,美国联合当地的传统盟友应对,即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而北京又是这些国家主要经济伙伴。

美国和欧盟就北京侵犯新疆维族人权情况进行批评,北京目前激烈回应,同时中国政府开始组织民众抵制西方品牌,包括在中国有4百多家商店的H&M,借口该品牌曾经在网上表示不用新疆生产的棉花,因为新疆人被强迫劳动。弗拉雄强调美国如同中国同样使用经济手段来达到其政治目的。

中国巨大的市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是巨大的诱惑,也可以对外国政府形成巨大压力,在与中国的较量中,无法忽视的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到的就业情况。西方国家依赖中国市场,而越是依赖中国市场,越是参与中国经济程度减低,而中国市场牵扯众多西方企业。

相互依存

《经济回声》报曾经报道预计到2025年,甚至从2022年开始世界上每两个购买奢侈品的人中,就有一位中国人。只要中法关系良好,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就有美好的前景,相关的就业就有保证。

西方一些小资一边驾驶特斯拉汽车一边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要知道特斯拉在上海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工厂,其老板与中国银行谈判获得全部的投资。

理论上爱立信是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竞争对手,但是爱立信呼吁西方不要禁止华为的设备,不是因为华为没有安全问题,只是因为瑞典的爱立信在中国设有规模巨大的生产链,爱立信母公司的就业岗位依赖在中国市场的业绩。

经济惩罚手段在市场相互依靠的现实中具有局限性,西方在中国设立厂家的企业受到两面的压力 :如果他们遵守不使用被强迫劳动新疆人生产的棉花,这些外国厂家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惩罚 ; 但是如果他们重视中国市场,不关注新疆强迫劳动情况,他们会受到本国民众的批评。

但是这不少单向的, 毕竟,欧洲是中国商品的重要市场,因此也提供了一个回应问题的机会, 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也大量购买中国产品, 更不用说双方建立的众多的生产线,美国极端依赖中国生产的半导体。

把事情表述出来往往会产生比您想象的有更大的影响。 弗拉雄指出现在对中国负面的看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因此“价值外交”没有失去其有效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