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遗产

萨那古城

发表时间:

萨那古城,位于也门的东部,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198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萨那坐落于海拔2200米的山谷里,人类在那里的居住历史已超过2500年。在公元7世纪和8世纪期间,这座城市成为伊斯兰教的主要传播中心。其中的政治和文化遗产包括103座清真寺、14座哈玛姆寺和6000间会所,全部建于11世纪前。萨那城的多层塔楼为景点增添了美丽。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萨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要冲。早在公元前10世纪,萨那就是萨巴王国的一个要塞。公元2世纪萨那古城逐渐成为宗教和贸易中心。萨那城堡建于古代萨巴王国之地。公元3世纪,在城堡外西南面修建了著名的古丹宫。萨那城则是围绕着这些公共建筑发展而来,先是在东面,之后向西扩展。

公元4世纪,这里已成为也门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公元6世纪时为赫米叶尔王朝首府。自公元628年起,伊斯兰势力逐渐渗透到阿拉伯半岛南部。萨那成为伊斯兰教义在利比亚到伊拉克之间广大地区的主要传播中心。公元7世纪初,城市规模迅速扩大。630年在古丹宫西侧盖建了大清真寺。公元8到9世纪,巴格达的阿巴斯德统治期间,萨那北部建立了一座王宫。898年,也门历史上最主要的穆斯林教派,载德“伊玛目”教派成立。公元11世纪时城内已有106座清真寺、12个浴场和6500座民居。萨那城的多层塔和庙增添了景点的美丽。公元12和13世纪,阿尤布王朝时期,在大清真寺西又盖了一座王宫。1597年奥斯曼统治初期,在城西建清真寺,在城北建住宅区。历史上,萨那曾先后受阿拉伯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由于人文和自然灾难,萨那城多次遭到毁坏,也曾多次重建。

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 。

萨那市区分老城和新城两部分,中间由一条瓶颈地带连结,状似葫芦。老城街道狭窄,商店云集,大部分建筑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保留着许多古代王朝的遗迹,体现正统的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楼堂屋宇多用青石、白石、黄石垒砌而成。老城外围有一道5米高的厚厚城墙,建于800年前。位于老城正南方的一座保留下来的城门名为“也门之门”,是萨那通往塔伊兹公路的起点,既是萨那的正式城门,又是该城保存得最完整的古迹之一。老城还建有号称世界第一座摩天大楼的加姆达尼宫,建于2000多年前。整个宫殿呈正方形,共20层,高约100米,墙体分别用白、黄、红、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宫顶是用一块完整的当地特有的透明白云母片盖成。从宫里仰视天空,可以观星月、看彩云,甚至能分辨出空中飞禽的种类,宫的四角各有一只口中含铃的空腹狮子,刮风时,狮子便会发出吼声,宫里的人就可知道风向。

在萨那西北郊达赫尔谷地的绿野上,有一座希木尔王朝时期的教长王宫--哈吉尔宫,整个宫殿建筑在一块高20多米的完整的巨大沉积岩上,岩石正面峭壁似盾面,宫殿为6层,宏伟壮观,装饰精美,被称为“石头宫”,是也门建筑史上“巨岩造宫”的典型。这里是萨那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吸引着无数的外国游客和建筑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