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遗产

阿尔比主教城

发表时间:

2010年7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阿尔比主教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非凡价值,并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尔比主教城,占地194700平方米,以建于十三世纪的圣-塞西勒主教座堂和贝尔比宫为核心,包括四个古老的城区。

阿尔比主教城
阿尔比主教城 © UNESCO / Michel Ravassard
广告

圣-塞西勒主教座堂是阿尔比的地标建筑,在整座阿尔比城,无论任何角度,只要你抬起头,都能看到她。她的钟楼高耸入云,庄严雄伟,8个世纪以前代表着不可侵犯的主教权威,如今则更像一座灯塔,引领远行者不断接近这里。

圣-塞西勒主教座堂始建于1282年,长113米,宽3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砖石结构天主教堂。她是法国南部哥特风格的完美杰作,深深体现了严谨和简朴的建筑特征。教堂的穹顶壁画由意大利画师们创作于1509年,与西斯廷小堂穹顶画同期,壁画主题为圣经的《旧约》和《新约》,主体底色选用皇室蓝 (bleu roi 又称法国蓝 bleu de France),配以灰白金叶饰,画工极其精巧,人物表情动作亦勾画得无比细腻,这也是法国最大面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集。

主教座堂中最震撼的当属建成于1480年的祭坛。任职于十五世纪的主教Louis 1er d'Amboise修建了教堂钟楼、拱门、祭廊和祭坛,这些精美的细节特别是出神入化的哥特式火焰纹技巧(通过对石材的繁杂雕刻表现动感和美)成就了今天大教堂独一无二的美。

创作于中世纪(1474-1484)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位于教堂内的西墙:最后的审判是一种宗教思想,认为末日之时神会降临,将死者复生并对他们进行审判。画面中段审判正在进行,善行者升入天堂得永生,恶行者则打入地狱永受苦难。作为建筑学和音乐结合的杰作,圣-塞西勒主教座堂还建有法国最大的古典管风琴,出自18世纪的南法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师Christophe Moucherel之手。

从前的主教宫殿贝尔比宫以其独特的军事风格,罕见的建筑高度和墙体厚度闻名于世。 经历了镇压阿尔比派的漫长历史,主教Bernard de Castanet(1277-1308) 于13世纪下令建造贝尔比宫,它与圣-塞 西勒主教座堂一样,是主教权利的象征。贝尔比宫首先是一个具有防御工事的军事风格建筑,它以墙体超乎寻常的高度和厚度闻名于世。贝尔比宫采用了堡垒的外 形,最早建筑结构主体是一个庞大雄伟的砖造城堡主塔,同时四座角塔负责四周的防卫。之后通过加入第二个主塔和一个巨大的矩形侧翼主教宫殿被放大,并添加了 一个小圣母教堂在里面。与此同时,主教从阿尔比行政官手中夺取了更多的权力来确保主教在城区中的至高 无上的地位。现在的贝尔比宫与圣-塞西勒主教座堂一样,在历史的进程中基本没有受到破坏,仍完好地保持着中世纪的风貌。值得一提的还有贝尔比宫有一个可以俯瞰塔恩河景的观景平台和出自园艺大师之手,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著名花园”称号的古典花园。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