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遗产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遭大众旅游的威胁

发表时间:

意大利著名旅游圣地威尼斯近日屡屡遭受巨大洪灾,灾情严重程度为六十年来罕见,被当地人形容为是“末世洪灾”。水位最高时超出海平面1.87米,导致威尼斯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与文物都受到损毁,据威尼斯著名的圣马可大教堂负责人透露,洪水导致大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被海水浸泡,今后需要数百万欧元巨资才能够修护。意大利文化部长也表示,威尼斯至少有50座教堂受破坏。大量珍贵的文物、书籍、乐谱被海水水浸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周就向意大利政府以及威尼斯市发出警告,倘若威尼斯市不能够推出有效的防洪措施,保障威尼斯的文物古迹不至于受到毁坏,那么,威尼斯将有可能失去教科文组织1987年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事实上,两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向威尼斯发出了类似的警告,但今天,教科文组织已经计划在明年一月派专家前往威尼斯考察,就造成巨大洪灾的原因以及具体灾情做进一步的了解。

威尼斯遭严重洪灾 圣马克广场商店内一男子站“望洋兴叹”2019年11月17日
威尼斯遭严重洪灾 圣马克广场商店内一男子站“望洋兴叹”2019年11月17日 REUTERS/Manuel Silvestri
广告

威尼斯是一座由100多个岛屿组成的潟湖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威尼斯在历史上频频遭受水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威尼斯经常遭受火灾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三个因素:首先是威尼斯泻湖湖底因淤泥而上升,导致海水倒灌;其次是开采天然气、抽取地下水等人为因素导致威尼斯的地基下陷;最后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说,针对气候变暖导致水平面上升等因素,不要说是威尼斯市即使是联合国也不可能推出立竿见影的缓解措施的话,在限制游客以及预防洪灾修建防洪大坝的问题上,威尼斯市却并未作出足够的努力。

1987年威尼斯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当地的游客人数迅速剧增,威尼斯当地长期居住的人数却正在不断下降,今天威尼斯市的人口仅为五万多人,但却每年接待3600多万的游客。其中超过90%为外国游客。大批量游客的出现导致城市的能源以及水资源消费严重过度,最近几年来出现的大型游轮的行驶过中央运河,更是加剧了海水对周边建筑的侵蚀。

事实上,大众旅游真在对全世界的文化古迹构成威胁。也是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政策必须面对的新的考验。因为,当一个文化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就意味着他将加倍的吸引大量的游客。同其他自然资源一样,旅游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任何旅游景点都有其承受限度,而威尼斯市已经不可能一如既往地接受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周在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47周年之际就提出了今天保护世界遗产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超限度的游客的出现对文化与自然古迹构成威胁。今天全球每年都有超过14亿的人口前往国外旅游,而这个数字在2030年将增加至20亿人。文化旅游是国际旅游行业的牵头行业,因此发展旅游业必须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事实上,除了威尼斯之外,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游客的客流量,例如抬高游客逗留税以及限制某些环境脆弱地点的对外开放等等,但是,这一切并不足以限制游客的涌入。包括巴黎在内的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的居民都不断呼吁政府停止无限量的发展旅游行业,必须考虑城市自身的承载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越来越多的旅游行业业内人士提出可持续旅游这个新的概念,比如说,已经参观过威尼斯的游客就应该将机会留给别的游客。出外旅游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的减低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限制排碳量,在可以座火车的时候避免乘坐飞机,尽量在同一个地点多逗留, 避免居住宾馆,尽可能居住在当地居民家中,选择了解当地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度旅游,而不仅仅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例如,一周内游遍欧洲,除了一些照片证明确实到此一游之外,却不留下任何记忆。倘若,我们继续一如既往地毫无限制地挥霍地球上的旅游资源,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或许将或许不能够亲眼目睹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